渔人父子既归,哪舍得享用带回的“奢侈品”,便以“天价”卖给了武陵郡里的“富豪巨贾”们。而后,父子俩便用所得之钱在城里开了家“桃源酒庄”,踏入了商道。
几年后,渔人故去,儿子商继任了酒庄掌柜。他越想越觉得这桃花源“商机无限”,只要坚守“不向外人道”的底线,经商桃花源还是有可能的。于是他带了些银两,缘溪行,过桃花林,经洞口,到了桃花源。
到村后,商对村人说,此次来是想收他们手中的酒和鸡,并反复强调了“钱在外面的‘无所不能’的威力”。村人都说,这钱在外面可真是好东西。可让商怎么也没想到,竟没有一个村民来卖他们的酒和鸡,虽然村人家中这些东西很多很多。
又过了好些年,商也故去了,儿子贾当了酒庄老板。他仍念念不忘桃花源这“商机”。终于有一天,他悟出了父亲当年失败的原因,忙带了些武陵郡的珍奇异宝到了桃花源。到村后,贾对村人说,此次来是想用手中的“好东西”换村里的酒和鸡,并反复强调了这些“好东西”在外面价值连城。村人都说,这样换,贾吃大亏了。可最终竟没有一个村民用他们的酒和鸡来换这些“好东西”。
好些年又过了,贾也故去,儿子理当了酒庄掌柜。他仍就不忘桃花源“商机”,可怎么也悟不出祖父、父亲经商桃花源失败的原因。于是经理跋山涉水,问师于博学宿儒,请教于得道高僧,最终大彻大悟。选了个黄道吉日,理整装束发一番后,带了些武陵郡的土特产到了桃花源。到村后,理对村人说,承蒙村人对我三代人厚爱,特备了些薄礼,前来答谢;礼薄情重,不成敬意!……理很虔诚地将礼物一一送出。也就半个时辰,村民们纷纷拿着家中至爱之物,前来回谢理。傍晚时分,理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理成了全国最大的商贾,富甲一方,财可敌国。理经常对儿子财说——
感情投资,其利最大,商人不可无情!
(原载于《小说月刊》2016年第6期)
5、小说用“桃源后记”做题目的好处:( )(3分)
A、概括文章中心内容。
B、表现了小说主题。
C、是小说的内在线索。
D、借助《桃花源记》,很好地吸引读者。
6、如何理解文划线句子中“大彻大悟”的含义:( )(3分)
A、参道问禅后的淡泊名利。
B、对天下众生心理的感悟。
C、对经商之道的深层次挖掘。
D、吸取了儒佛文化的精髓。
7、文章借渔人及其子孙们经商之道的故事,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3分)
A、商道即诈道。
B、商道应重情。
C、商道要创新思维。
D、商道无定法。
8、文末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是:()(3分)
A、篇末升华主题。
B、篇末揭示悬念。
C、篇末总结全文。
D、篇末呼应题目。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