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程纲要》(2)

2025-08-28

4.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

由于长期以来课程意识的淡薄,学校的课程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基本上只局限于教学进度管理——教师填写、上交教学进度表,而这种进度表往往只被当作一种用以积累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课程管理实际上变成了教学进度管理,课程管理被严重窄化。课程纲要要求教师对本学期的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设计,而课程纲要确定过程中的集体审议程序保证了课程的全部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都被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范畴之中。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在课程纲要审议中的主体作用使得课程纲要的确定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有助于成功地避免课程管理的形式化、行政化的倾向。

综上所述,《课程纲要》的撰写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它不但是一种手段也是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对于老教师或新教师,花一些时间来撰写《课程纲要》是很有裨益的。

二、如何撰写《课程纲要》

实践中,《课程纲要》的撰写具有一定的要求,它必须包括一定的要素,具体要素可参考表1所呈现的一般格式。为了更好地说明《课程纲要》的撰写,我们不妨从《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着手。

从表中可看出,组成《课程纲要》的要素包括:

■ 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学校

■ 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 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撰写《课程纲要》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三、《课程纲要》的呈现:一个案例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课程纲要》的呈现形式,我们以本校数学教师王莲君提供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作为案例,以供参考。


什么是《课程纲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第四章 企业与生产理论(微观经济学,宋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