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与接地的方法
定要保证连接点的数量和分散性,以利于分散引流。
机房地网应沿机房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地网。当机房基础有地桩时,可利用地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体,将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这样,接地体是分布在地下四周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与大地接触面广,接地电阻低且又稳定。 ⒊⒋2 联合地网
铁塔地网、变压器地网、机房地网互相连接成为一个联合的共用地网,三网 共地是均衡三网地电位极其重要的措施。当变压器设在机房内时,其地网可合用 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变压器地网和机房地网任意两者之间,应每隔3~5m 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以相互组成一个周边封闭的地网,如图⒊⒋1所示。经验表明,封闭环形结构的接地体有助于降低地面电位梯度和降低地电位反击的强度。
图3.4.1 基站地网示意图
基站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Ω,当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增加地网面积。在地网外围增设1 圈或2 圈环形接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周边为封闭式,与地网宜在同一水平 面上,环形接地装置与地网之间以及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m 相互焊接连通一次。
3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设计
3.1 外部防雷设计
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N = k Ng Ae
式中:N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k ──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
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
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
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N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Ng = 0.024Td 1.3
式中: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
3.建筑物等效面积Ae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附图1.1):
D H(200 H)
Ae [LW 2(L W)H(200 H) H(200 H)]·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