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打电话的乐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跟谁玩电话游戏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更不是给叔叔阿姨,而是给你的好朋友小亮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呢?因为今天是小亮的生日,你要通过电话来表达对好朋友小亮生日快乐的祝愿。请小朋友记住,通话时要热情大方,用礼貌语言,并且语言要简洁明了。讲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不要忘了开头问好,结束说再见。
小朋友,打电话时注意的问题,记住了吗? 学生:(齐)记住了。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玩打电话的游戏。
[教师适时强调打电话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原来那种教师强调‘,注意听”的呆板模式,被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取代。这就是注重了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对教师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模拟表演,尝试成功的喜悦
教师:小朋友们请观看王淳和王健的表演。
精选文本
.
(王淳表演小亮,王健表演小亮的朋友)
学生:王健拿起话筒用手比划一下,表示拨通了电话。 “喂,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向你表示祝贺,祝你学习进步!” “谢谢你!” “再见!” “再见!”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 “喂,你是小亮吗?” “我就是。”
“今天是你的生日,在你过生日的日子里,我代表我们全组的同学向你表示祝贺!” “谢谢!” “不客气!” “再见!” “再见!”
(参加表演的一对接一对,小朋友们真正陶醉了。可是王
精选文本
.
彩云小朋友始终未敢向前参与,在老师的示意和鼓励下,王彩云终于拿起了话筒。开始说话不连贯,心情有些紧张,经老师的一再鼓励,她才大胆地与好朋友小亮通了电话。全体师生为她鼓掌,加油。)
(课后,小朋友们深有体会地说:“老师,这节课,我玩得真开心哪!”)
3、《拜访邻居》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知道“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3、能跟邻居和睦相处,对邻居有礼貌。能帮助邻居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活动过程: (一)小品引入:
1、小品表演:深夜,爷爷生病了,子女们都不再身边,奶奶急得团团转。赶紧打电话给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赶紧王奶奶家赶,可是路比较远,爸爸妈妈要乘车,需要一小时。奶奶看爷爷病情越来越严重,心想拖下去不是办法,
精选文本
.
于是敲开了邻居的门。邻居一听,赶紧叫了救护车,又叫了几个别的邻居,把爷爷背下了楼。有一个邻居跟着救护车到了医院,陪着奶奶在医院里办了各种手续,又安慰奶奶。等爸爸妈妈赶到的时候,爷爷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2、讨论:看了这个小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小结:是啊,紧要关头,还是邻居好。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就说出了这个道理。你能说说发生在你家和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事吗?(生说) (二)说说邻居。
1、刚才好多小朋友都说了邻居的事,老师知道,你们肯定互相了解得比较多。但是,也有许多小朋友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他家有几口人,连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平时也从不串门。现在我想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对邻居了解多少。 2、说说邻居。
3、表扬做得较好的小朋友。 (三)讨论邻居间应该怎么做。
1、小朋友,你认为邻居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2、看小品表演。
精选文本
.
小明早上上学去,出了家门,碰到了邻居叔叔正要去上班,小明连忙说:“叔叔早!”叔叔问小明:“小明,你去上学吗?我上班要经过你们的学校,你坐我的自行车去吧!”小明高兴地说:“谢谢叔叔!”放学了,小明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不在,忽然下起了雨,邻居家的衣服还晾在院子里的晒衣竿上,小明连忙跑下去帮邻居收衣服。等叔叔阿姨下班回来,再把衣服还给他们。
星期天到了,叔叔邀请小明到他家玩。小明很高兴,他一进门就跟邻居的小弟弟玩了起来,声音吵得要命。叔叔皱了皱眉头,但没说什么。
3、看完小品讨论:刚才小明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4、你认为邻居之间怎样相处呢?(自由发表意见) (四)布置实践任务。
1、这一次的活动,就是拜访邻居。出示板书:拜访邻居 2、什么叫“拜访”?
3、怎样去“拜访”?讨论后板书:有礼貌 说话要得体
第一次可叫父母陪同前往
精选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