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

2025-08-15

会得到理解、安慰和鼓励,心里会好受些。

(三)活动天地

1、“我的好伙伴是谁?”活动

教师:同学们在班里一定都有自己的好伙伴,请你们告诉老师,他们是谁? 在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好伙伴后,教师可把他们的座位调到一起。

教师:老师交给好伙伴们一个任务:请你把自己最近感到不开心的一件事儿说给好伙伴听。

2、“像我这样说“活动

在前一活动中,教师可选择3~5对讲得好的伙伴准备上台作对话表演。 教师: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几对好伙伴刚才说得很自然,也很感人,我们请他们把说的话给我们全班同学表演一下,好吗?

(同学们表演)

教师:同学们,当我们感到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向自己喜欢的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好朋友说出自己的不开心。这样,我们心里的不开心就少了一半。

(四)实践练习

小朋友,你遇到过不开心的事吗?你是怎样解决的?和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

第四课彬彬有礼的好孩子

一、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个彬彬有礼的好孩子,养成在生活中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根据辈分关系正确称呼对方。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实践中体验,产生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懂得这么做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 本课的难点是愿意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逐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情境体验。让学生提前演练,在班级表演,了解主人公的困惑。 (2)分享交流。如果你遇到了像张明这样的同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3)总结归纳。看来不文明的行为和不礼貌的言语会给别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2.聊天室

(1)说一说,议一议。为什么同学们都不理睬张明呢? (2)如果你是张明,你想怎么做,怎么说? (3)请学生按照自己说的表演一下。

(4)教师总结文明礼貌的行为和语言可以帮助你得到友谊,也是你成功与人交往的金钥匙! 3.游戏角

(1)演一演。当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请表演给大家看。(向同桌借橡皮时应该怎么说?路上遇到老师,应该怎么做?想让妈妈帮自己倒杯水,应该怎么说?在公交车上,自己的座位旁有位老奶奶站着,应该怎么做?)

(2)谈一谈。一起阅读《有礼貌》的作文,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4.加油站

(1)你还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先请学生说一说,再把它们写在礼貌树的树叶上。(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

(2)游戏。从树叶上挑选一个礼貌用语,在小组里演一演。如《客人来了》《问路》等。 5.亲子分享

(1)谈一谈。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要懂礼节。 (2)说一说。你会怎样有礼貌地对待爸爸妈妈? (3)演一演。老师做妈妈。

(4)儆一做。回家试着做,看看爸爸妈妈的心情又什么变化。

第五课如果我是他(她)

一、教学目标

1.明白与人相处要相互理解,体会他人的困难,培养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2.能用心去感受受挫时的心理体验,明白与人交往时要体谅别人的心情,初步形成理解他人的习惯。

3.通过角色扮演、心情互换体验游戏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引导孩子初步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初步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都是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故事导人《培养同理心》。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圈栏里。······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2)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教材“放学路上”,了解故事经过。 (3)小结。 2.聊天室

(1)交流分享。你愿意选择故事中的哪个人做朋友?为什么?

(2)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学会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学会体谅他人、帮助他人。 3.游戏角

(1)情景1场景再现。请当事人“强强”。谈谈被别人嘲笑的感受。 (2)角色转换如果你是强强,你有什么感受?

(3)情景2场景再现。请当事人“豆豆”。谈谈被自己人抱怨的感受。 (4)角色转换如果你是豆豆,你有什么感? 4.加油站

(1)情景1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很多小朋友的家受灾了,生活遇到困难,学校正在组织捐款(为了增强真实感,老师把捐款箱放到讲台上)。然后请学生谈一谈自己会怎么做。

(2)情景2你和成成一起走在放学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个跛脚的叔叔,成成觉得叔叔的走路姿势很奇怪,笑嘻嘻地学那位叔叔走路(为了情景逼真,可以请三位学生演一演)。然后请学生谈一谈,你会怎么做。 5.亲子分享

(1)引导学生把本课的学习重点及感悟收获写下来。 (2)交流小结

(3)在家里,你有没有很任性而让爸爸妈妈烦恼过?试着听听爸爸妈妈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他们的角度想问题

第六课看谁做得快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做事不拖拉,懂得做事要又快有好的道理,心理健康教案《看谁做得快》。

2、让学生学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事情。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做事不拖拉

【活动难点】让学生养成做事要又快有好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小朋友的书包、本子、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和时间做游戏。

2、教师播放课件“拖拖”的故事。 3、学生发言、交流。 二、讨论

1、你喜欢小“拖拖”吗?为什么?

2、你在学习生活中像小“拖拖”这样吗?谈谈你是怎样做的? 3、小组讨论,请几个发言,教案《心理健康教案《看谁做得快》》。 4、师生交流。

5、板书:看谁做得快! 三、展开

1、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有快?

2、教师出示12道数学题,让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看看自己做对了( )题? 3、清一清,看谁最快最轻地把语文书、数学书和文具盒整齐地放在桌角上。 4、以小组进行比赛,赢了发奖品。 四、实践

1、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2、比赛:看一看一分你能写几个字,要求又快又好看。

3、开动脑筋:丽丽每天早上都要用30分钟的时间来做事。10分钟起床叠被、10分钟

洗脸梳头、10分钟收听广播。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用20分钟就完成这些事吗? 五、小结

1、请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要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七课学会观察

一、设计思想:

科学家贝弗里奇说过:“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索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为重要。”观察是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基础。小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求欲,但由于注意力的不稳定性等因素,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仅停留在表象上,不能挖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深层内涵,而且容易对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视而不见。本课针对以上这些特点,帮助学生体会观察的乐趣,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明白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的兴趣。 2、初步掌握观察要全面、仔细、多角度的方法,知道观察生活要用心。 三、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 2、游戏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区:

1、师:(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生:一双眼睛。

师: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可是同样的事情,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你们相信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2、摁手印游戏

教师讲游戏规则: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仔细看老师的动作,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做,看看谁和老师做的一样。

开始游戏:老师伸出食指,沾一下印油,再把手指摁在白纸上按住,(在摁手印的过程中,教师把食指换成了中指。)教师摁在纸上不动。


(完整)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版)教案资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