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3)

2025-11-25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画法:先找对称点,再把对称点连接起来。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掌握把一个图形旋转90。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互动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图略) 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生: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放在右边的角落。

师: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 生示范。

师:(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 生:逆时针旋转。

(出示动画: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下落) 1、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几次提到了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出示动画:几种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 (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出示:钟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生: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 板书: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30。到“1” (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生:指针 从“1” 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 到“3”。 (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生:12

(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 2、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生: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三:作业设计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 (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 (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3)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4) 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5) 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6) 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板书设计:

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画法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结

《轴对称图形》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一、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2。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授课时数:约8课时

第一课时(7)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