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练习题及题解(4)

2025-08-30

答:C

解:荧屏图像质量可通过亮度和对比度的调节,加以改善。不同荧屏尺寸的大小,图像显示效果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与图像质量有关。但根本决定荧屏图像质量的因素是监视器的扫描线数,扫描线越多,图像越清晰。在扫描线相同的情况下,荧屏尺寸越小,图像越好。 69.与CT图像重建效果无关的因素是: A.保留原始数据

B.保持扫描层面的连续性 C. 保证扫描条件的一致性 D.保持重建时间的准确性 E.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算法重建 答:D

解:没有原始数据,CT图像就无法重建。CT图像重建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扫描层面的连续性和扫描条件的一致性。不连续扫描,重建图像中就会因信息丢失而造成的间断,扫描条件不一致,信息量会造成偏差。选用不同的重建算法,会获得不同的重建效果。而重建时间取决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及数据处理量的大小,它不影响图像重建效果。 70.不影响重组图像质量的因素: A.扫描层面的多少 B.扫描层面的薄厚 C.同一的层厚与间隔 D.同一的重建时间 E. 同序列的连续扫描 答:D

解:除2—073的题解外,重组图像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扫描层面的多少和厚薄,扫 描层面越薄、越多,重组效果越好。但前提是保持扫描的连续性,和五层面的间隔性。所 以说,重组图像必须是在同序列的连续扫描层面内进行。 71.关子重组图像的原理,正确的理解是: A.重组图像就是图像重建

B.用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得到显示数据矩阵 C.用计算机将各不同层面的象素重新排列的技术 D.重新组成三维的图像

E. 重新组成三维空间中任一平面的图像 答:C 解:重组图像和图像重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建是用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得到显示数据矩阵。重组是将已有的各层面中的有关的显示数据取出来,重新组合为新的层面的图像。重组的图像质量比不上直接重建的图像质量。 72.有关病变大小的测量方法,错误的论述是:

A.无论病变形态如何,都以其长轴作为测量的长度 B.长的半圆形病灶,可分段测量长度后相加得出长径 C. 以长轴中心垂直的横径为宽度 D. 长X宽X层数X层厚为大致体积

E.各层面的面积叠加在一起得出精确的体积 答:E

解:选项E的论述是错误的。若想精确测得病灶体积,可利用软件功能,先勾画出每一层面上病灶的范围,计算出它精确的面积,然后乘以层厚,即为某层面中病灶的体积,再

16

将各层面的体积相加,便能计算出整个灶病的体积。选项A.B.C.D所论述的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

73.有关CT摄片(拍片)的论述,错误的是:

A.摄片是将荧屏图像信息通过多幅相机记录在胶片上的过程 B.一个病人全部CT图像,可通过一份照片来总结 C.CT影片质量好坏受冲洗加工因素影响

D.CT影片质量好坏受荧屏图像处理因素影响 E. CT摄片与普通X线摄片过程完全相同 答:E

解:CT摄片与普通X线摄片有本质的不同。普通X线摄影是直接透射成像,CT摄片则是将数字图像信号先经D/A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CRT型多幅相机内显示屏显示,再由相机镜头将其屏幕显示图像照到胶片上。还有一种利用激光打印机进行CT照片,它是将数字图像信号直接输入到激光打印机的激光调节器,控制激光强度打印在激光胶片上使胶片成像。曝光后胶片的冲洗过程都是一样的。 74.CT摄片与普通摄片相同之处: A.曝光方式 B.胶片使用 C. 冲洗过程 D.灰度调整 E. 幅式设计 答:C

75.下述CT拍片要求,哪项对诊断关系最大? A.拍片时,按照解剖顺序进行图像排列 B.拍片时,平扫与增强图像不要交叉 C. 拍片时,应将带有定位线的定位片拍人 D.拍片时,正确地选择窗宽、窗位

E. 拍片时,对放大、测量、重建的图像排列在后面 答:D

解:五个选项要求都是正确的。这些要求对医生读片、分析、诊断方便、有利,应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其中正确的选择窗宽、窗位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幅图像的质量,图像质量优劣又直接影响到诊断效果。

76.X线球管围绕人体腹背轴(前后轴)旋转的扫描方式称为: A.横断位扫描 B.冠状位扫描 C. 矢状位扫描 D.正位定位扫描 E.侧位定位扫描 答;B

解:只有冠状位扫描时,X线球管才围绕人体腹背轴(前后轴)旋转。这一方案的实施依靠摆体位和机架的倾斜协调完成。由于人体解剖结构和扫描孔径的限制,冠状位扫描只能局限于个别体位,如头部或骶尾部。

77.对增强扫描原理和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会不同 B.不同的病变性质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会不同

17

C.当两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加大时,图像对比增加 D.增强扫描会使组织密度、形态、大小显示更为突出 巳 增强扫描主要增加了组织间的天然对比 答:E

解:通过增强来增加人体组织间的对比称为人工对比。因此,选项E是错误的。 78.对CT专用术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A.扫描架的顶部向床面头侧所指方向倾倒称正角倾斜 B.X线球管围绕人体左右轴旋转扫描称矢状位扫描 C. 当扫描床面向床的头侧所指方向运行时称进床 D. 头先进与足先进是由病人躺的方向决定的

E.凡球管处于水平位的定位扫描称侧位定扫描,与体位无关 答:E

解:正位定位片和侧位定位片的确立,决定着正位定位扫描和侧位定位扫描的称呼。获取这两种定位片,应是由病人体位和球管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常规情况下,当病人仰卧或俯卧时,球管呈水平位时的扫描为侧位定位扫描。若病人处于侧卧时,此种状态下扫描亦为正位定位扫描。常见正位定位扫描状态为病人仰卧,球管垂直状态。 79.注入对比剂后,初期增强效果明显的,持续时间长的各是哪一个? A.肝脏 B.胆囊 C. 肾脏 D.胰腺 E.脾脏

答:初期增强效应比较明显的是C;增强效应持续存在时间较长的是C。

解:器官的增强效应与血流量有关。肝脏与肾脏的增强曲线相似。但肝脏初期的峰值不如肾脏高。因最初时肝脏的血流量明显低于肾脏,lOOg肝组织内每分钟血流量为80mL,而肾脏为400mL,因而肾脏初始增强效应比较明显。lOmin后,血管内对比剂减少或消失,而对比剂经肾小球过滤排泄聚集在肾小管内,所以增强效应持续时间长。 80.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最大的部位是; A.肾脏增强 B.肾上腺增强 C.颅脑增强 D.肝脏增强 E.腮腺增强 答:D

81.Z有关脏器组织增强形式与机理,错误的论述是:

A. 对比剂进入血管和细胞外腔隙是组织增强的原因 B.血流量越大,脏器增强效应越明显

C. 当细胞间质内含碘量最高时,受检器官浓度最大 D. 异常组织的增强都是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E. 大血管增强必须在注入对比剂后立即扫描 答:D 解: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增强的时序差异和密度差别是鉴别诊断的依据。血管性病变和血管丰富的病变,注射对比剂后,明显增强,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异常组织的增强往往低周围正常组,此时表现为低密度影。笼统论述异常组织的增强都是低于周

18

围正常组织是错误的。

82.血管内对比剂浓度高,且维持时间长的注射方法是: A.点滴灌注法 B.团注法

C. 滴注——大量快注法 D.大量快注——滴注法 E.多次大剂量急速注射法 答:E

83.CT造影增强应用最广的静脉注射法是: A.点滴灌注法

B.单次大量快速注射法 C.滴注一大量快注法 D.大量快注一滴注法 E. 多次大剂量急速注射法 答:B

84.多项单选题: A.氙气增强CT B.颅脑增强CT C. 关节造影CT D.肝脏增强CT E. 脊髓造影CT

1.注入对比剂后到扫描要求间隔时间最短的是? 2.注入对比剂后要求15min始扫描的是? 3.注入对比剂后到扫描延迟时间最长的是? 答:第1项是A,第2项是C,第3项是 E。

解:氙气增强CT扫描是用来测量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的部位、·大小进行确定的一种方法。病人边吸入医用氙气的同时边进行扫描。关节造影CT,对比剂注入关节腔后,先进行关节运动,待对比剂布满整个关节腔后,约15min时间,开始扫描。骨髓造影CT(CTM)经腰穿注入对比剂后,先行常规正、侧、斜位拍片,然后经过4~6小时之后,待对比剂浓度变淡,再行CT扫描,它的延迟时间最长。 85.有关CT检查防护的论述,错误的是: A.CT检查比较安全不等于没有损伤

B.生物效应是造成X线对人体损伤的根本 C. 随机和非随机效应均属辐射生物效应 D.随机效应存在着剂量的阈值

E. 重点防止非随机效应,限制随机效应 答:D

解:国际防护委员会规定,随机效应即生物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任何微小的剂量也有可能引起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但这种发生几率极小。 86.对病人防护无关的措施是: A.辐射实践正当化 B.检查最优化 C. 受检者指导水平 D.机房的固有防护

19

E.CT机的固有防护 答:D

解:病人扫描时,是在机房内进行,故机房的固有防护只能对工作人员起作用。而其余的四个选项内容,都是对病人的防护所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原则。 87.CT检查防护措施中,属子临床医生必须执行的是: A.关好铅防护门

B.让病人穿好防护用品 C.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D.扫描中的最优化 E. 受检者指导水平 答:C 解:放射科的检查申请单多为临床医师所开。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就是要求医生加强防护意识,作到合理检查,避免盲目和不必要的检查照射。其余防护措施,需要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当然,辐射实践的正当化的把关,也是从事放射医师不可推懈的责任。 88.不适宜做眼及眶部CT扫描的是: A.近视眼的病因诊断 B.眼部外伤 C. 眼眶内异物

D.眼的先天性疾病 E.眼球及眼眶的肿瘤 答:A

89.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应采用: A.增强扫描 B.平扫

C. 快速CT扫描 D.螺旋CT扫描 E. 动态扫描 答:B

90.不属颅脑平扫的适应症为: A.颅内出血 B.脑梗塞 C. 脑萎缩

D.脑血管畸形 E. 先天性无脑 答:D

解:颅内出血、脑梗塞、脑萎缩及先天性无脑,通过颅脑平扫,即能作出明确诊断, 而脑血管畸形,应通过颅脑增强CT扫描方能确诊。 91.颅脑扫描准备工作,哪项与图像质量无关? A.摘掉头上金属饰物 B.利用头颅固定设备 C. 做好碘过敏试验 D。采用药物镇静

E. 解除患者扫描恐惧心理 答:C

20


CT技术练习题及题解(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苏州聚晶多晶制绒工艺培训(制绒原理性)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