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运球教研记录 - 图文

2025-10-13

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 间 地 点 活动内容 办公室 形 式 参 加 人 集体教研 宋洪武、王玉红、董爱国、杨金超、王洪杰 原地运球教研记录 一、教学意义 球类运动有着较为明显的互助与合作性。篮球运球属于(水平二)基本内容的主题教材之一。是在水平一拍球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主要学习原地运球的正确手法,把握手持球的部位和时机,体会手触球的手型和小臂下压的动作,培养学生抬头运球,用手的感觉控制球和两手都能运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学会原地运球的技术方法,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 2、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提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内容研讨 王洪杰:在开始部分首先引入篮球明星姚明的成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队列队形时运用口诀-手臂摆动要放松,眼睛前看挺起胸,身体正直不摇摆,看谁走的最威风来激励同学们走的更好。 准备部分时,运用老师带领学生跑,让学生熟悉篮球场,在跑的时候介绍篮球场的几条主要的线,跑完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几条线的名称,这样让学生熟悉了篮球场;徒手操采用扩胸-振臂-体转-腹背运动,同时活动踝、腕、指关节。 基本部分时,首先运用教师展示运球的方法,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尝试运球,教师找出两个运球好的和不好的同学做展示,引出正确的运球手型;再次让学生用正确的手型来练习运球;教师运球,让学生发现除了手型之外教师运球还和自己有什么区别,引出小臂下压的难点,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再来练习;运用1分钟比多检验学生们的运球情况。游戏-双人夹球跑。 结束部分:放松内容-放松拍打上下肢。 董爱国:教法不必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最好灵活的运用,如以“给自行车打气”的动作引入本次课的内容-原地运球;教学上可采用两人一球;徒手操时可采用运动模仿操;游戏时可采用双人背对背夹球跑。 王玉红:在检查学生在运球时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手型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加入“检查小脏手”。 杨金超:一定要突出篮球的游戏性,增强学生对课的兴趣。 宋洪武:在本次课突破难点的教学上,可采用两人配合的方法,运用口令1-2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臂下压的动作;游戏时可采用延续本次课的内容,即加入原地运球的游戏。 活 动 过 程 摘 要 及 效 果

活 动 过 程 摘 要 及 效 果 第一次课后研讨 董爱国:教师运球的环节可采用教师运球,让学生来抢教师的运球;学生两两运球之前,教师必须提醒同伴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运球;不能用双手来运球的规则必须告诉学生。 王玉红:讲课时,有些急躁,注意语言一定要简练,不能太生硬,每一部分结束后必须有过渡语。 杨金超:课上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队列队形练习时,语言出现了重复;准备活动运动模仿操时孩子们的情绪不高;学生课上练习时教师的巡视比较少。 宋洪武:队列队形练习时,教师要站在队伍的中间;学生练习时对脚的站位要求没有。 针对第一次课后同组的研讨,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第一、上课时自己太紧张,导致一些教学小步骤因为紧张而忽略掉。 第二、课上孩子们的积极性不高,我还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第三、如果将总结好的小口诀加入孩子们练习的过程中会更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 间 地 点 活动内容 办公室 形 式 参 加 人 集体教研 宋洪武、王玉红、董爱国、杨金超、王洪杰 原地运球教研记录 一、教学意义 球类运动有着较为明显的互助与合作性。篮球运球属于(水平二)基本内容的主题教材之一。是在水平一拍球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主要学习原地运球的正确手法,把握手持球的部位和时机,体会手触球的手型和小臂下压的动作,培养学生抬头运球,用手的感觉控制球和两手都能运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学会原地运球的技术方法,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 2、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提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内容研讨 王洪杰:在开始部分首先引入篮球明星姚明的成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队列队形时运用口诀-手臂摆动要放松,眼睛前看挺起胸,身体正直不摇摆,看谁走的最威风来激励同学们走的更好。 准备部分时,运用老师带领学生跑,让学生熟悉篮球场,在跑的时候介绍篮球场的几条主要的线,跑完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几条线的名称,这样让学生熟悉了篮球场;徒手操采用运动模仿操。同时活动踝、腕、指关节。 基本部分时,首先运用给自行车打气的动作引出原地运球,然后通过传球比快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学生两人一组尝试运球,教师找出两个运球好的和不好的同学做展示,引出正确的运球手型;再次让学生用正确的手型来练习运球;教师运球,让学生发现除了手型之外教师运球还和自己有什么区别,引出小臂下压的难点,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拿球,一人徒手根据同伴的口令练习小臂下压的动作)再来练习;最后检验学生掌握运球的情况,采用先总结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再进行运球报数的比赛。游戏-双人夹球跑提高学生奔跑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结束部分:放松内容-放松拍打上下肢。 第二次课后研讨 董爱国:模仿操应该由易到难;小臂下压的难点表现不明确。每次练习前都必须提示一下同伴间的相互观察。 王玉红:语言要有随意性;将“给自行车打气的动作”加在传球比赛之后;游戏中可渗透德育教育。 杨金超:教学中要反复提示重难点。 宋洪武:原地运球的口诀要明确。 活 动 过 程 摘 要 及 效 果

总结:经过两次的试课以及同组间的研讨后,教学效果明显好了很多。首先,教师的语言简练了很多,课上紧张的氛围也基本上没有了;其次,各个环节间衔接的也很流畅;再次,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激发下也得到了提高;最后,运用小口诀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原地运球。


原地运球教研记录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电力系统分析学习包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