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排涝泵站设计文字

2025-07-14

5. 排涝泵站设计 5.1 泵站场址选择 5.1.1泵站选址原则

根据工程性质拟建排涝泵站选址原则如下: 1、站址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站址应靠近滞洪区,地势低洼,利于排水,减少挖渠土方;

3、站址应靠近承泄区,减少管道投资,减少管路损失,节约能量;出水口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的地段;

4、泵站站址应选择在岩土坚实抗渗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应尽量避免不良地段; 5、尽量减少占地,避免拆迁。 5.1.2拟建场地概述

根据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总体布置,拟在滞洪区边缘建设排涝泵站。规划的滞洪区有两处,较大的一处为乌屿滞洪区,较小的一处为浔美滞洪区。乌屿滞洪区经北渠至城东海堤变建有凤屿拦潮闸(北闸)。浔美滞洪区边已建有浔美渠拦潮闸(南闸)。这两处闸口均紧靠滞洪区、地势低洼且位于海堤上,在此两处附近任意一处建站均能满足排涝泵站的任务要求。

1、北闸现状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情况看,北闸建闸的地方地质情况基本为黄粘土地层,含沙量大,地质坚硬。外海有现状水闸排水的水道,利于水顺利排至外海。现状北闸海堤内百米之内范围均有渔民建造的住宅,海堤外在北闸左右也有数栋渔民住宅。

2、南闸现状

南闸位于浔美渠端城东海堤上,在该闸的四周均发现有岩石出露,根据南闸建闸资料,该处岩石高程4—7米,自北向南呈20度角倾斜,伸进海堤一般岩石破碎,嵌入陆地岩石较完整,四面都为分化物覆盖。地质情况较理想。现状南闸外建筑比较少,堤内有几处养殖场,堤外无建筑,地势开阔,有现成南闸排水水道,通向外海。 5.1.3站址综合比选

根据滞洪区位置与南、北两闸的相对关系,对排涝泵站的选址提出三个场址方案进行选择。

场址方案一:排涝泵站位于南闸处,紧靠浔美滞洪区。 场址上游于现状浔美渠道、浦潭河相连,为低洼的鱼塘。 场址方案二:排涝泵站位于北闸处。

场地现状标高在1.09—1.63米之间,海堤内外全为当地居民自建的民房,北闸与上游乌屿低洼地有一条水道相连。

场址方案三:排涝泵站位于乌屿村西南侧的空地处,紧靠乌屿滞洪区,场地标高为0.78—1.38米之间,上游与菜浦河相连。

根据现有掌握的资料对拟建站址的三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见表5-1.

拟建排涝泵站站址综合比较表 表5-1

站址 比较项目 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地势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靠近滞洪区 是否靠近主要来水一侧 是否靠近承泄区 场址一(南闸) 符合 地势低洼利于集水 在滞洪区边缘设置无需设置前池 靠近主要来水渠端部,利于集水 靠近 场址二(北闸) 符合 地势低洼利于集水 距主滞洪区较近,需建设部分渠道 场址三(在南、北闸中间靠近北闸) 符合 地势低洼利于集水 在滞洪区边缘设置无需设置前池 靠近主要滞洪区,远靠近主要滞洪区,远离来水渠道 靠近 出口有房屋建筑,出离来水渠道 靠近 站址离堤坝近,出口出水管路路线 水可能需伸入堤外站址离堤坝近,出口无障碍,出水管路较一定距离;如选址不无障碍,出水管路较短 拆迁则离堤坝距离增加,出水管路增加 短 堤外水道是否畅通 地质情况是否符合 征地情况 堤外水道畅通 资料显示地质情况较好 需征地 现状无建筑,不需拆迁房屋 堤外水道较为畅通 地质情况尚可 需征地 现状建筑较密集,泵站站内及周围一定范围均需拆迁 堤外水道较为畅通 地质情况较差,淤泥层较厚 需征地 现状无建筑,不需拆迁房屋 是否需拆迁房屋 预估投资情况 是否影响远期发展 最低 影响较大 征地拆迁费用高,地地基处理费用高,但基处理费用高 稍有影响 比北闸低,较南闸高 无影响

根据表5-1比较情况看,方案一较好,但该处一个较大的缺点是在城东片区南闸处有一个远期发展规划,将对城东片区滨江滩涂进行围垦,南闸亦在围垦之内,则在此处建排涝泵站对远期规划影响较大,即使实施,出水管路将很长。

而方案二的拆迁量较大,实施困难。

方案三将排涝泵站建于乌屿村西南侧的空地处,紧靠乌屿滞洪区,距北闸约940米,场地无拆迁,并且也不在滨江围垦之内,是个较为理想的场址,该场址的缺点是地质情况较差,地基处理费用高。

综上所述,本次排涝泵站选址为方案三选址,即排涝泵站位于乌屿村西南侧的空地处,紧靠乌屿滞洪区,距北闸940米。 5.2 泵站的工艺设计 5.2.1排涝泵站的任务和规模

排涝泵站的建设目的是为排除设计标准下不能自流排至外江,并不能被滞洪区容纳的来洪水量,因此其规模根据设计标准下最不利情况的调洪分析计算确定,根据前面章节的调洪分析计算,确定泵站的设计规模为38m3/s。 5.2.2工程等别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中泵站等级划分的有关规定,本泵站设计规模38m3/s ,泵站等级划分为Ⅲ等(中型)。 5.2.3泵站设防标准

根据《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防洪标准,城东组团采用的防洪标准为:海堤的防潮标准按100年一遇潮水位校核,城东组团内的山洪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排涝按20年一遇标准校核,24小时内排完。本排涝泵站为堤后泵站,泵站自身的防洪标准等同于堤防的防洪设防标准。 5.2.4泵站特征静扬程的分析

1、进水水位确定

本排涝泵站位于滞洪区边上,泵站进水水位根据滞洪区运行水位推算至渠前确定。滞洪区底标高为0米,最高水位3.00米,最低运行水位0.13米。

设计进水水位:

为了使选择的水泵符合经常运转状态,本工程选用水位的中间值1.5米作为选泵设计进水水位。

最高进水水位:

根据防洪设计中的滞涝标准,滞洪区的设计最高水位为3.0米,因此本站最高进水

水位为3.0米。

最低进水水位:

调蓄计算中滞洪区最不利情况时起调水位0.13米,该水位为泵站最低运行水位。 进水特征水位如表5-2所示:

泵站进水设计特征水位一览表 表5-2

序号 1 2 3 2、出水水位确定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推算洛阳江各个不同重现期的潮水水位见表5-3。

洛阳江不同频率P(%)潮水水位表 表5-3

重现期(年) 100 50 20 10 5 设计出水水位:

《泵站设计规范》规定“泵站排出设计水位,取承泄区重现期5—10年一遇潮水位的3—5日平均潮水位”;因此本设计出水水位采用洛阳江5年一遇潮水位4.11米。

最高出水水位:

《泵站设计规范》规定“泵站排出最高设计水位,当承泄区为感潮河段时取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3—5日平均潮水位,对特别重要的排水泵站可适当提高排涝标准”;本工程中20年一遇潮水位4.35米,与100年一遇潮水位仅差0.5米。因此确定最高出水水位采用100年一遇潮水位4.85米。

最低出水水位:

最不利情况调蓄计算中,滞洪区水位0.13米起泵时外江水位为0.35米,去该值为泵站最低出水水位。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确定的泵站出水特征水位如表5-4所示:

频率P(%) 1 2 5 10 20 穿堤处潮水水位标高(m)(黄海) 4.85 4.65 4.35 4.27 4.11 设计特征水位 最高进水水位 设计进水水位 最低进水水位 标高(m) 3.0 1.5 0.13

泵站出水设计特征水位一览表 表5-4

序号 1 2 3 设计特征水位 最高出水水位 设计出水水位 最低出水水位 标高(m) 4.85 4.11 0.35 3、特征静扬程计算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泵站特征静扬程计算如表5-5:

泵站特征静扬程分析计算表 表5-5

出水水位 进水水位 设计水位 最低水位 最高水位 1.50 0.13 3.00 设计水位(m) 最低水位(m) 最高水位(m) 4.11 2.61 3.96 1.11 0.35 -1.15 0.20 -2.65 4.85 3.35 4.70 1.85 注:此处计算中进水水位尚未考虑进格栅水头损失。 (1)、设计最高静扬程有四种情况:

①、理论最高静扬程为最低进水水位和最高进水水位的差值4.70米。

②、在本工程中由于外江为感潮河段,外江最高潮水位每天出现两次,历史较短,通过调洪计算分析当设计标准洪水到来时,只有滞洪区水位达到1.4米,遭遇外江潮位最高峰4.85米是才必须起泵工作。其余低于此水位时,洪水均可通过滞洪区调节,错峰后自流排泄,因此,这一点是水泵工作扬程的最不利点,此时泵工作静扬程3.45米。

③、在防洪设计最不利情况的调洪计算中,外江潮位4.85米时的最大扬程为2.71米。

④、根据泵出水管的穿堤形式,由出水管的最高点高程决定。本设计考虑不对泵的装机功率产生大的影响,确定穿堤管道顶高程4.45米,高于二十年一遇潮水位0.1米,此时水泵在最低点0.13米起泵时最大静扬程4.32米。

经过分析比较,为考虑泵的装机功率与平时使用功率差值不是太大,符合实际使用情况,设计认为选择4.32米作为设计最高静扬程比较合理。

(2)、设计最低扬程一般为进水最高水位和出水最低水位的差值,但本工程中该值为负,因此最低扬程取进水最低水位和出水最低水位的差值0.2米。

(3)、由于洛阳江海湾每日涨潮两次,最低潮水位-1.82米,地狱滞洪区底标高0.00


某排涝泵站设计文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股指期货的指令与成交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