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30练第11练

2025-09-14

第11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 ....B.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C.公交车和地铁内不文明的现象经常为人们所诟病。公交车里,白发人颤巍巍地扶椅而站,黑发人安然而坐,熟视无睹。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 A

解析 A项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B项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对象错误。C项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望文生义,应为“视而不见”。D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贬词褒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个人若是斤斤计较,必然使自己拘于得失,困于得失,眼光流于琐碎和浅近,会让自己陷入局促和褊狭,也一定为他人所不悦纳。

B.都说边疆诗情画意,哪知边疆历经风雨;都说边疆风景秀丽,哪知边疆也有潮落潮起;都说边疆天宽地阔,哪知边疆路况难行。

C.大家都感到纳闷,柜台仓库没东西,拿什么去“组织人民过经济生活”?得到的回答是,越是物质缺乏,越要用精神去服务好。

D.听梁启超等几位大师上课,如醍醐灌顶,是一种美妙享受;光听那一句非同凡响的开场白,就能让人肃然起敬。 答案 C

解析 A项语序不当。“也一定为他人所不悦纳”中的“不”要调到“为”字之前。B项搭配不当。“路况难行”,主谓不当,应是“路况不好”或是“道路难行”之类的说法。D项成分残缺。“光听那一句非同凡响的开场白”中的“听”字去掉或者改为“是”,让后一句“就能让人肃然起敬”中的“让”这个动词之前有一个明确的主语。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最终也要落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②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 ③这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注重社会效益,而且必须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然而,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⑤离开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 ⑥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应当追求经济效益 A.①⑤⑥②④③ B.①⑥⑤②④③ C.⑥②⑤④③① D.⑥⑤②④③① 答案 D

解析 ⑥是领起句,⑤②是对⑥的阐释,④紧承②,通过转折,从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引出③,即“重要目标”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目标任务,最后①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小结。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答案 (1)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2)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3)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少长,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古塘貌精悍。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死。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尝语余曰:“士之大闲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君子怀刑,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

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时存者惟彝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其卒以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

(1)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称誉,学使常常用重金来招请他。 (2)假如您遭遇灾祸而我躲避,并认为很明智,(您认为)可以吗?

(3)现在各位君子都因为声誉名望得以保全,而不能算是不幸运,只是让后死的人更加害怕(自己的名声不能保全)罢了。

得分点 (1)“时誉”,时人的称誉;“延”,招请。 (2)“遘”,遭遇;“明哲”,明智;疑问句。 (3)“完”,保全;“滋”,更加。 参考译文

古塘幼年丧母,家境贫寒,母亲的娘家给了几十亩田地。长大以后,他自谋生路,把田地给了弟弟。(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称誉,学使常常用重金来招请他。古塘外貌精干勇猛。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祸害乡里,督学邵嗣尧听说了这件事而没有仔细调查,巡视考试叫姓名的时候,突然注视着古塘大怒,(把他)鞭笞拷打了几十下。大家都大声抗议,聚在一起辱骂邵嗣尧,邵嗣尧既惭愧又悔恨,发病而死。古塘最初的时候没有怨怒的神色,之后也没有表现出宽容。他曾经对我说:“读书人基本的行为准则关乎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义和利,一方面是利和害。君子畏惧法律,假如您遭遇灾祸而我躲避,并认为很明智,(您认为)可以吗?”

当初我从刑部大牢中被释放出来,寄居在众公卿家里。众公卿点数我的那些早年志趣相同的人,都命运多舛,彼此之间如出一辙。当时还活着的只有张彝叹、刘古塘,于是就编制谱册记录他们的德行以及那些已经死去却还没有在我的文章里出现过的人,写成《四君子传》。可不久张彝叹也去世了,到现在,没有一个活着的了,而唯独我却还留着自己衰老多病的身体,哪里还值得保重呢?然而我听说古人结交朋友,如果有错误的言语行为,就都把这个作为令人羞耻的事;现在各位君子都因为声誉名望得以保全,而不能算是不幸运,只是让后死的人更加害怕(自己的名声不能保全)罢了。道希与翁止园处理他的丧事,我担心自己将要离开人世,就预先写了(这篇)墓志铭。古塘姓刘,名捷,怀宁人,寄居在江宁。他死于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30练第11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心系客户,服务至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