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通关一体化
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再增7个海关
2014-12-02 07:43:10 来源:每日商报
(通讯员 朱菁 记者 汪琦) 记者从杭州海关获悉,继今年9月22日长三角地区5个海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率先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昨天起,长江中上游的7个海关(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也将加入其中。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推广至了整个长江经济带沿线海关。
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扩容之后,长江全流域将实现“12海关如一关”。据杭州海关介绍,长江经济带报关单占全国海关报关单总量的近一半,区域内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其中,长三角海关货值占全国总量的37%。海关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的目标是形成“多地可通关、多关如一关”的通关新格局。
据了解,区域通关一体化后,企业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同时取消报关企业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的限制,允许报关企业在“一地注册、多地报关”。
比如一家在杭州注册的进出口企业,只要在长三角区域内12个实施一体化的海关办理手续,都能享受同样的待遇和标准,同时省去往返奔波的辛苦。不仅如此,区域通关一体化实施后,电子放行与无纸化通关广泛实施,使得企业通关效率快速提升,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管理成本。
据杭州海关介绍,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由原来的5关变为12关,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区域通关最难的工作就在于海关与海关之间协调配合。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海关总署还特别成立了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联合应急协调中心。
据杭州海关监管通关处物流监控科科长叶萌介绍,9月22日至11月25日,杭州关区通过区域一体化作业平台,共接受报关单18.2万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非常顺利。12月1日起,5个海关扩大到12个海关后,意味着便捷通关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不仅有利于内地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浙江企业对内地的辐射面也将进一步扩大。
共享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红利
2014-12-05 03:16:00 来源:浙江日报(杭州)
日前,国家海关总署批准长江中上游的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
阳、昆明7个海关参加区域通关一体化,继9月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五海关率先启用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之后。至此,长江经济带“十二海关如一关”新格局正式形成。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与人口规模最大、发展回旋空间与潜力最大、一体化发展条件与态势最好、国际化推进需求与能力最强的战略区域,其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通关一体化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基础,将有助于带动各海关打破管理区域界限,通过建立区域通关中心,建构形成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实现各海关统一的高效执法与无缝的对接服务,实现企业自主选择报关纳税和货物验放地点带来的运营成本降低与国际贸易发展的便利化。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是外贸大省、港航强省,新时期需积极加强长江经济带龙头作用发挥,主动参与区域通关一体化创新,营造更便利、更富吸引力的通关环境,更好共享一体化红利,以有利形成浙江新的竞合发展优势,增强服务长江经济带能力。就此,笔者认为浙江近期需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通关一体化战略认识与内涵拓展。现代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汇集与有机衍生基础上的。区域通关一体化将不仅可加快长江经济带集散、中转、储备、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的便利化,也将带来并促进区内批发、零售、电商、大宗交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期货交割等商流服务的发展,并衍生带来信息、信用、金融、仲裁等现代商务的发展。为此,浙江需从战略高度,立足全省、面向长江经济带,认真研究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战略影响,更好整合发挥浙江区位、港航、市场、外贸等优势,吸引更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到浙江汇聚,并由此培育形成富有区域影响力、国际竞争
力的港航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贸易、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加强口岸服务意识改善与水平提升。区域通关一体化将利于外贸企业自主选择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口岸为其提供通关服务。浙江市场化成熟度较高,但包括通关服务在内,离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距离。为此,要加强学习借鉴,增强口岸服务意识与水平,进一步优化、简便海关、检验、检疫、工商、公安、边检等口岸大通关流程,升级电子化、无纸化水平,形成更灵活、高效的通关服务,以不仅要留住现在杭州、宁波口岸通关的企业,更要增强对更广泛企业的吸引。同时,作为口岸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浙江要软硬兼施,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等综合交通网及其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内陆港等枢纽的建设与高效运营,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报关、理货、船代、货代等通关服务商的培育、引进和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结合宁波航运交易所、宁波和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第四方物流平台等的高水平建设。
三要加强上海自贸区通关制度复制与自我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1年之际,上海海关总结了第一批14项可复制的口岸监管服务创新。日前,宁波海关根据关区条件成熟情况,已复制其中6项制度,如“集中汇总征税”、“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保税展示交易”,并正创造“智能化卡口验放”、“区间自行运输”等制度落实条件;杭州海关亦开展了类似试点经验复制。在区域通关一体化新背景下,杭州、宁波海关更需主动落实上海自贸区新型通关模式创新,主动争取新型通关模式试点,以形成更便利化的通关服务网络,增强对国内外企业在此通关,及其在此扎根发展的吸引力。
总之,区域通关一体化是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浙江需把其视为重大机遇,结合经济转型升级与新经济增长点培育、港航强省建设与国际竞合新优势打造,加强相关战略认识与规划,加强主动参加与创新先试,加强改革红利共享与放大,力争成为新时期浙江抢占发展制高点与有利位置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作者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来源:作者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三大经济板块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全覆盖
2014-12-02 08:04: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12月1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流域全覆盖,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7个海关加入改革;当天,流域内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这标志着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了“12关如1关”。与此同时,广东地区也在陆路口岸启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模式,标志着区域通关一体化方式已实现对广东省内所有进出口口岸和所有运输方式的全覆盖。
截至1日16时,当天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共接受一体化报关单申报约10万票,同期,广东地区共申报陆路通关一体化报关单13367票。至此,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已全面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涉及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区域内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报关单量占全国的47%,随着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扩容,7个海关的加入,12关如1关,意味着全国近一半的进出口业务都能享受“可预见、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此外,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且业务量大,长三角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聚集着大量先进制造企业。纳入一体化改革后,不但省去了从口岸海关到属地海关的转关手续,还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广东省内超过12万家外贸企业以水运、空运、陆运三种货运方式在省内海关任一口岸进出境,均可按照实际物流需求,自由选择申报、纳税、放行地点,自主选择口岸清关、转关监管、“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区域通关一体化等任何一种通关方式。尤其此次启动陆路口岸通关一体化的广东省内公路口岸为深港、珠澳之间的跨境公路口岸都是业务量特别庞大的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