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暂行规定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激发广大教师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增强队伍活力,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形成推动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制定原则
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规律,科学导向; 2.强化基本,突出绩效; 3.分类管理,分级考核; 4.学校主导,学院主体。 二、考核对象及分类 (一)考核对象
受聘于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专任教师。 (二)岗位分级
学校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的大小,教学科研岗位设置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四个层次和一至十二级岗位,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为初级岗位。
(三)岗位分类
学校对教学科研岗位实行分类管理,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三类。其中,教学为主型岗位原则上适
1
用于公共课、公共基础课教师,或55岁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学院可根据实际工作,按照不同岗位类别的标准对教师岗位类别进行认定。
三、基本工作量的要求
全校专任教师均须承担基本工作量。基本工作量由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工作量三部分组成。
教学工作量以当量课时为单位进行核算。当量课时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当量课时,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1、3、5。
科研工作量以业绩点为单位进行核算。业绩点是对科研工作的具体量化,涵盖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科研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2、4、5、6、7。
社会服务工作量以工作时为单位进行核算。社会服务工作是指关系到学校、学院发展的公共事务工作,涵盖与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的服务工作。社会服务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8。
学校对教师年度基本工作量要求提出指导性标准,具体见下表:
教师年度基本工作量标准
岗位 类别
教学为主型 (8:2) 教学科研并重型 (5:5) 2
科研为主型 (2:8) 岗位 级别 二级 正三级 高 四级 五级 副六级 高 七级 八级 中九级 级 十级 社会 社会 社会 教学当科研 教学当科研 教学当科研 服务 服务 服务 量课时 业绩点 量课时 业绩点 量课时 业绩点 工作时 工作时 工作时 68 528 60 52 480 40 36 32 24 20 16 60 330 170 150 130 100 90 80 60 50 40 10 5 30 60 132 272 240 208 160 144 128 96 80 64 60 50 300 50 120 50 432 40 270 120 40 108 40 初十一级 级 十二级 备注:
1.专任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当年岗位类别,学院根据教师选定岗位类别进行评价。
2.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独立承担一门本科生课程,且不少于32课时(2个学分)。初级职称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课时。
3.专任教师承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超出表中要求的部分,可以按照表中相应岗位级别的冲抵比例X(X=“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当量课时/“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业绩点)冲抵教学和科研工作量。
?45周岁及以下专任教师(不含公共课教师)可用科研工作量冲抵教学工作量,但不可用教学工作量冲抵科研工作量。冲抵比例:1个科研业绩点=X个教学当量课时,原则上最多只能冲抵教学工作量的1/2。
?公共课教师、45周岁以上专业课教师可以按1个科研业绩点=X个教学当量课时进行相互冲抵折算。
4.55周岁及以上的专任教师,可以申请其科研业绩点要求为上表中相应标准的1/2,但须承担指导青年教师及学院分配的其他任务,并不少于科研业绩点1/2相等量工作量。
3
四、基本工作量的减免
1. 各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担任正处级领导职务人员,可以补贴其应完成相应教学工作量标准的1/2;各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人员,可以补贴其应完成相应教学工作量标准的1/3。
2. 专任教师在经过批准的时间内攻读学位、国内进修学习,第一学年可以补贴其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具体为:在本校攻读学位的补贴标准教学工作量的1/2、在外校攻读学位、进修学习的补贴标准教学工作量的2/3;第二学年起,应正常承担规定教学工作量。
3. 参加各类公派出国进修、赴国外攻读学位的专任教师在经过批准的进修时间内不设教学工作量和社会服务工作量要求,回国报到后应正常承担工作量。
4. 新进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当年可不设基本工作量要求,主要以听课或科研为主。
5. 新引进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新转入教学科研岗位的专任教师当年基本工作量按引进(转入)后的月份进行折算考核。
6. 当年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按原专业技术职务规定的基本工作量计算。
7. 女教师法定产假期间不设基本工作量要求。
8. 上半年办理退休手续教师不计算基本工作量;下半年办理退休手续教师按减半计算基本工作量。
9. 经批准参加省帮扶工作队、科技镇长团等挂职锻炼(或上级借用)的专任教师,挂职(借用)期间不设基本工作量要求。
五、年度评价与聘期考核
4
教师基本工作量完成情况采取年度评价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一)年度评价
学院成立教师基本工作量年度评价领导小组及工作组。专任教师的年度评价由各学院对照基本工作量要求自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奖励性绩效(职责绩效+业绩绩效)发放及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完成基本工作量要求的教师全额发放职责绩效,未达到基本工作量要求的教师按完成部分(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社会服务工作量)的比例发放相应的职责绩效,学院将扣减职责绩效的情况公示后报人事处,由人事处审核后将扣减的职责绩效返回至学院,由学院进行二次分配。教师完成基本工作量要求,超额部分的工作量可作为学院业绩绩效分配的依据。原则上,专任教师未完成年度基本工作量要求的,不得参加业绩绩效分配。
(二)聘期考核
1.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聘期为3年。聘期考核由各学院根据学校的安排组织实施。
2.考核结果分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3个等级,具体要求如下:
称职:聘期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工作量均达到上表中年度基本要求3倍标准。
基本称职:聘期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工作量中有两项达到上表中年度基本要求3倍标准,另一项达到上表中年度基本要求3倍标准的60%及以上。
不称职:未达到聘期内基本称职标准。
3.为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学院可拟定聘期考核免考教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