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幼儿园教育》辅导课件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
1、名词解释
? 幼儿园(P2最后一段) ? 幼儿园教育 (P7第一段) ? 幼儿园教育目标(P14第二段) ? 我国的教育目的( P16最后一段)
2、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A、教育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B、福利任务——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A、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新的要求 B、对幼儿园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C、择园标准发生变化
4、如何发挥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系统中的作用?
A、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带动非机构幼儿教育的发展。
B、协调作用——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作用。 5、《纲要》中五大领域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2001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目标。 健康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语言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科学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艺术
1、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6、幼儿园教育的两大职能
1、外在的工具价值——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2、内在的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职能
7、幼儿园教育两大职能的内容 (1)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总的内容——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具体内容:
A、长远目标——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从娃娃抓起。 B、近期目标——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服务 (2)促进幼儿个体发展的职能
总的内容——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和保障幼儿的权利 具体内容:
A、长远目标——培养幼儿适应未来、适应终身教育的社会的基本素质。 B、近期目标——为幼儿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8、教育的一般原则
?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 促进儿童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9、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①保教合一的原则
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③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④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10、什么叫基本活动?幼儿园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是指人生的某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个年龄段的活动。
A、明确游戏是幼儿的权利。 B、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C、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游戏。
D、游戏既是内容也是手段:既作为各种教育活动的手段,同时也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 P28—P29
第二章 幼儿、教师、家长的相互关系
1、名词解释: (1)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它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间题。 (2)《儿童权利公约》 ( P35倒数第二段)
2、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儿童是稚嫩的个体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 儿童是有差异的个体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 儿童是积极主动的个体 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个体 3、《儿童权利公约》颁发的时间、性质及主要精神。
《儿童权利公约》是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书。 《公约》的基本精神体现为四条原则: ①无歧视原则
②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
③保障儿童生存、生命和发展的原则 ④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
4、幼儿教师如何保障儿童权利
? 在教育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师行为
? 创设一个平等、民主、温暖、宽松的环境和教育氛围。
? 努力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 ? 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努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 向家长、社区宣传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等 P37(1-6段)
5、教师与幼儿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宏观层次——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
中观层次——不平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关系 微观层次——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游戏伙伴和支持者。
6、为什么说正确的相互关系是教育活动的体现?
(1)、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最基本途径: 建立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
(2)、如何建立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
始终尊重儿童,以民主、平等、充满爱心的态度对待幼儿。
7、尊重儿童的具体要求 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 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
第三章 幼儿、教师、家长的相互作用
1、名词解释: 幼儿的实践活动:(P51倒数第四段)
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P57最后一段) 直接控制方式:(P61最后一段) 间接控制方式:(P62最后一段) 接受学习:(P66第三段) 发现学习:(P66第五段)
2、教师应树立的幼儿发展观
①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3、幼儿实践活动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人际交往活动和实物操作活动 作用:P51—56
实物操作活动的作用 发展自我意识
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其核心的思维能力。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 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 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 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4、引起儿童心理变化的家庭环境因素有哪些? ①家庭结构的变化
②家庭居住环境与条件的改善 ③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5、直接控制方式与间接控制方式特点与局限性 P61-65
6、教育实践中使用两种控制方式的问题与策略 P74—82
7、提高教师与幼儿言语沟通的具体技能有哪些? ? 引发交谈的技能。 ? 倾听的技能。 ? 扩展谈话的技能。
? 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 ? 结束交谈的技能
8、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观念 (2)正确的合作态度
(3)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和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4)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相互交流 (5)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
9、执行教育方案的能力包括哪些? 调控教育过程的能力 恰当地利用各种组织形式 指导游戏的能力 随机教育的能力 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
第四章 幼儿园、家庭、社区
1、名词解释
? 幼儿园教育物的要素:(P99) ? 幼儿园环境:(P101)
2、幼儿园内环境创设的原则
?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 发展适宜性的原则 ? 幼儿参与的原则
? 大环境和小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 经济性原则
3、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 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 ?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优化家庭环境。
4、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途径
? 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 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