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班级:本 会 计 习 题
学号: 姓名:
会计学院《成本会计》课程组
2017年9月修订
第1部分 导论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理论成本,就是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计算的成本,它主要包括( )。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
A.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及归集过程 B.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 C.诸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
D.各行业企业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
3.实际工作中核算的产品成本与理论成本在内容上是( )。 A.一致的 B.不一致 C.可以相互替代 D.毫无关系 4.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应该包括( )。 A.产品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 B.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形成过程 C.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
D.各项专项成本的形成过程
5.成本会计有两项职能,但( )是最基本的职能。 A.成本策划 B.成本核算 C.成本反应 D.业绩评价 6.成本会计的中心任务是( )。 A.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
B.制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 C.根据有关法规控制成本费用
D.利用核算资料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7.制定成本会计的法律和制度应遵循( )原则。 A.统一领导 B.一致性 C.可比性 D.客观性
8.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具体直接的依据是( )。 A.《企业财务会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B.企业会计制度 C.各项具体会计准则
D.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或办法
9.马克思的成本定义深刻地揭示了成本的( )。 A.经济内涵 B.计量属性 C.经济外延 D.决策价值 10.下列属于经济学成本范畴的是( )。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战略成本 D.交易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学的成本内涵有利于( )。 A.成本策划 B.成本核算 C.成本控制 D.业绩评价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 )。 A.已耗费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
D.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金总和 3.成本的主要作用在于( )。 A.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B.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C.企业对外报告的主要内容
D.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和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4.下述项目中属于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内容的有( )。 A.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
B.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 C.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及归集过程 D.利润的实际分配
5.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 )。 A.制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 B.正确及时进行成本核算
C.根据成本计划、相关定额和有关法规制度,控制各项成本费用 D.分析和考核各项消费定额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 6.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 )。
A.成本策划 B.成本核算 。 C.成本控制 D.业绩评价 7.企业完成成本会计的任务,必须科学地组织成本管理会计工作,必须( )。 A.在企业中设置成本管理会计机构 B.明确成本会计的领导机构 C.配备成本管理会计人员
D.按照与成本会计有关的各种法规和制度进行工作 8.一般说来,企业应根据( )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 B.对外报告的需要
C.本单位生产规模的大小 D.本单位成本管理的要求 9.成本从理论层次上可以分为( )。
A.宏观经济成本 B.微观经济成本 C.战略成本 D.战术成本
10.成本按照其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划分为( )。 A.财务成本 B.管理成本 C.技术经济成本 D.作业成本 (三)判断题
1.从理论上讲,商品价值中补偿部分,就是商品的理论成本。 ( )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 )
3.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 ( )
4.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归集和分配、汇总的各种费用总和就是企业的产品成本。 ( )
5.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 ( )
6.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地讲,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 ( ) 7.已耗费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与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之和即为理论成本。 ( )
8.产品成本也就是产品的制造成本。 ( )
9.产品成本是生产产品时发生的各种制造费用之和。 ( ) 10.成本会计应该是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融合。 ( )
第二部分 成本核算一: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方法是( )。
A.代数分配法 B.交互分配法
C.直接分配法 D.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2.采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 是( )。
A.交互分配前的费用
B.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 C.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D.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人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3.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 )。
A.最长为本会计年度 B.最长为1年 C.最长为2年 D.没有统一规定
4.辅助生产车间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时,为简化分配工作,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调整计人( )。
A.制造费用 B.生产费用 C.辅助生产成本 D.管理费用
5.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要在( )分配。 A.各基本生产车间之间 B.在各受益单位之间
C.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 D.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
6.应由本期负担尚未支付的费用,应当作为( )计人本期有关费用和成本。(此题忽略)
A.制造费用 B.待摊费用 C.生产费用 D.预提费用
7.待摊费用应当按照费用项目的( )分期摊销。(此题忽略) A.受益对象 B.受益期限 C.平均期限 D.支付期限
8.下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中,不在辅助生产单位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 )。
A.直接分配法 B.一次交互分配法 C.代数分配法 D.计划成本分配法 9.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如果列作待摊费用,( )。 A.会虚增本期利润 B.会虚减本期利润 C.可以简化成本计算 D.可以节约费用成本
10.不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如果采用预提方式计入有关费用和成本,( )。 A.对企业费用成本没有影响 B.对企业利润没有影响 C.会虚增企业费用、成本 D.会虚减企业费用、成本
11.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 )的产品。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
12.代数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根据联立方程的原理,( )进行分配的方法。
A.在各受益单位之间直接
B.先在各辅助生产内部进行分配,然后对外
C.先在企业各车间、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对外
D.计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
13.某产品经三道加工工序加工而成,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lO小时、20小时、20小时,各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加工程度按工时定额的50%计算,第三工序的完工率为( )。
A.40% B.50% C.80% D.100%
14.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 )的方法。 A.直接计人辅助生产产品成本
B.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C.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单位
D.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二)多项远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的费用界限有( )。 A.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 B.产品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界限 C.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D.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2.企业分配直接人工费用时,可能借记的科目有( )。
A.“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B.“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C.“基本生产成本” D.“制造费用”
3.在企业设置了“生产成本”总账科目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的总账科目有( )。
A.基本生产成本 B.生产费用 C.废品损失 D.停工损失 4.企业发出材料后,可能借记的科目有( )。 A.“原材料” B.“生产费用,, C.“管理费用” D.“材料成本差异,,
5.在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中,考虑了辅助生产单位之间交互分配费用的方法有( )。
A.直接分配法 B.一次交互分配法 C.代数分配法 D.计划成本分配法 6.为了正确划分费用与成本的界限,企业( )。 A.不得将应计人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列为期间费用 B.不得将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C.不得将期间费用计人产品成本 D.不得将生产费用计人产品成本
7.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 )。 A.约当产量比例分配法 B.交互分配法 C.固定成本计价法 D.定额比例法
8.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用,应具备以下条件( )。 A.消耗定额比较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