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播概论

2025-11-21

电影与电视

1、 电影中画面电视重声音

2、 电视与电影画面影调的不同 3、 影视题材和景别使用上的侧重 4、 电影电视观赏效果的差异

5、 电影观看的仪式行 电视观看的自由行

6、 电视具有电影所没有的及时性参与性

7、电影和电视更深刻、更内在的差异在于艺术形态及它给予观众的迥异的审美感受上。 ★梅里爱

贡献:A、制造了一系列的简单特技镜头,如停机再拍、叠化、慢动作、快动作。

B、第一次系统地把绝大部分属于戏剧的东西,如剧本、演员、化装、分幕分场等运用到电影里来。

C.吧电影引向娱乐演出 D、让科学与魔术神话剧结合

局限:没有摆脱戏剧的影响,没有找到真正属于电影的表达手段。此时的电影仍是戏剧在银幕上的“搬演”。 格利菲斯(电影之父) 电影“始于格利菲斯”(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萨杜尔)

贡献:1、 新的电影技巧的发明:闪回、平行剪辑和一分钟营救、加速剪辑、景别的切分、圈入。

2、改变了电影的构成单位。以前的电影基本单位是场景(机位不变的一幕表演),现在是镜头。

3、打破三一律

三、立体电影和大画面电影

从多路立体声、画面视听的优质化、观看场所的舒适化去吸引观众。

(一)立体电影(3D电影)

立体电影是一种观赏时令人产生三维视觉效果和明显纵深感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临场感和真实感。 二) 环幕电影

环幕电影是一种用多台摄影机同步拍摄,多台放映机同步放映、银幕呈360度环形的电影,又称穹幕电影。

这种形式的电影是9台摄影机同步全景角拍摄的,再由9台放映放在环形银幕上进行同步放映,形成一个360度的全景式画面。

利:利用了电视很难具备的条件,吸引观众,让观众体会到视觉和听觉享受。 弊: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电影艺术创新的发展。片面追求奢华的“大片”。 四、电影的数字化进程

一 )电影数字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中数字技术主要用于创造电影画面的视觉特效,换言之,它只是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有效补充而已。 代表作:《星球大战》

2、20世纪90年代。在这一阶段中,经过电脑合成的特效场面与电影中其他画面有机融合在一起,观众一般看不到电影中的特效痕迹。 代表作: 《阿甘正传》

《泰坦尼克号》

3、21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中,数字技术开始全方位渗透到电影制作的领域。包括剧本创作、形象化展示和场景数据库,以及后期制作中的非线性编辑和图像合成,最后到传播渠道的数字传输化与播映。 代表作:《玩具总动员》、《极地特快》 (二)中国电影数字化的实践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些创造者已经开始尝试把数字技术引用到电影制作中来。 如《秦颂》的导演周晓文

21世纪,中国第一部全数字电影《青娜》,虽只有5分钟,却真正实现了中国数字电影的突破。

第四章 影视传播的符号和语言

第一节 符号与影视

一、符号学及其基本概念

符号学以世界的表象系统为研究对象,其要旨在于研究象征层面上的世界

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组合和系统、外延和内涵等几组二元对立的概念,它们都是符号学最基本的分析工具。

1、能指和所指 2、组合和系统

以服装为例子,组合指的是裙子、上衣、外套,系统体现的则是聚合关系,指同一部位的不同款式,比如超短裙、长裙、百百褶裙,等等。 二、电影符号学的基本理论

电影符号学: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 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

1964年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发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 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 诞生,它也是经典电

影理论向现代电影理 论转变的标志。

? 麦茨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一书中针对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

概念非时序性组合段、顺时序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插入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叙事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这一划分不仅推动了电影理论的

学术发展,而且为影片技法与叙事间的联系提出了合理的“切分”模式。

麦茨:电影语言的五类意指方式层次:一 般知觉层、视听影像记号的认知层、含蓄意 指关系层、叙事结构层和技法系统层

一、影视批评的含义

影视批评是批评主体在影视传播-接受

的基础上,以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 础,具体运用影视理论和批评方法,对影视 作品和影视现象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分 析、比较和研究,从而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 推动影视生产和创作的实践性活动。

二、影视批评的原则

影视批评的原则是指批评主体在判断、

评价影视作品、影视现象的过程中所应遵循 的行为准则。包括: 1、科学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批评观;在操作层面 上,科学性原则要求批评家针对具体的影视作 品和影视现象,采用适当的批评方法;在论证 层面要求做到逻辑化、有序化。

如用精神分析法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用女性 主义电影理论分析《钢琴课》、《人·鬼·情》等女性电影。 2、客观性原则

正确对待新人作品,对名家的劣质作品 敢于说不。不能完全用票房、收视率来判定 影视作品的优劣。

如霍建起的《那山 那人 那狗》当年在 国内得不到肯定,直到日本观众和评论家大 家赞赏后,才引发国内关注和研究。

又如在现阶段某些火爆的婚恋交友节目中存在着物质化、低 俗化的不良倾向,对此我们应坚决抵制。 3、全面性原则

坚持全面、辨证、历史地看待作品。懂 得具体的影视作品在影视发展史上的重要地 位、开拓价值。

如前面说到的《公民凯恩》以及陈凯歌 的《黄土地》。 三、影视批评的对象

1、文本解读:主要指以文学批评的方式进入影视批评。包 括主旨大意、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等。

2、影像分析:主要指视听语言分析。包括构图、灯光、色 彩、声音,等等。

3、文化关照:包括风格、类型、导演评介,等等。


影视传播概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全球与中国市场机场信息系统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