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西街小学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改革
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按照商政教发【2014】306号文件和洛南县教体局会议精神,我校从义务教育改革工作、少先队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特别是关于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课堂教学改革、减负万里行及学生教辅征订选用等方面,肯定成绩,查找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的落实情况
我校地处洛南县中甫街中心地段,一直享有较好的办学声誉。学校创办于1904年,至今已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校拥有47个教学班、3495名学生、164名教职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日益提升,小学阶段能到我校上学,已经成为当地民众的最关心的问题。多年来,凡是属于西街社区、南关社区、马鞍桥社区以及南门口以西、西门口以东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子女,均属于我校的招生范围。2011年秋季,招生8个教学班,共计617名;2012年秋季招生8个教学班,共计648名;2013年秋季8个教学班683名,纵观全局,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招生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招生工作,认真按照市、县有关招生工作的精神规范开展工作,确保招生工作平
稳、有序地推进。我校具体做法是:
(一)、县局重视,明文规定招生范围和要求。
洛南县教体局高度重视各校招生工作,下发了【2014】169号文件《关于印发洛南县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划分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教育公平,根据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划分服务半径,既要做到范围之内所有的适龄儿童均能有学生上,而且要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二)、学校重视,健全机制,做好前期准备
1、成立招生小组,提供保障。我校认真组织一年级新生的招生工作,成立了以王毅校长为组长,杨锋、卢建锋、张涛、何宏亮、杨涛、杜景民等为组员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一年级新生的招生工作,做到职责到人、工作到位,为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和思想保证。
2、学习招生文件,奠定基础。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招生文件,明确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及招生工作的程序、具体要求,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不作任何违规的事,为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前期调研,对招生工作心中有数。
我校地处城区,上学一年级新生来源城区9个幼儿园,途径比较复杂,为了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有学上,我们在招生前对辖区幼儿园、社区进行了集中走访调研,对年龄在范围的学龄前儿
童进行了统计造册,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人数估算,保证教室、桌椅满足教学需求。
4、制定招生方案,有序推进。为了更好地实施招生工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实地走访,再次核实了学校校区的范围。使得招生小组的领导和成员都能了解情况,从而对招生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5、公示招生信息,规范操作。方案制定好后,学校多渠道加大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外的橱窗、校园网等进行公示,规定时间内在校门口或者人流量大的单位门口显要位置张贴《一年级招生通告》,让家长、社会更多地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招生工作,同时也接受群众、社会的咨询和监督。
(三)、贯彻精神,遵守招生原则
1、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我校的招生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政府公共信息公开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公示制度、告知制度、诚信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加强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社会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2、就近免试入学原则。我校的招生工作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我校根据生源、学校的分布情况,确定各中小学的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确保辖区内的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都能上学,从来没有非得经过考试才能入学的事件发生。
二、学区制改革情况
我校隶属于县教体局直接领导,不存在该问题。 三、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1、学校高度重视。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制定了《洛南县西街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三次讨论修订,使其接近我校实际,更能为教学服务,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纲领性文件。2013年11月,外派副校长杨锋、秦建军到山东等地进行了进一步学习,回校后在我校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再修改,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121”目标教学法课改实验项目,并具体阐述该理论的依据,对四年级的课改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辅导。
2、教师积极相应,投身课改热潮。
考虑到这仅仅是一个课改实验项目,我校比较谨慎的从四年级开始实施。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以校长王毅为首的班子成员一起讨论这样的课如何上。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谈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大家提前几个周,由教研组长安排提前备写需要用的导学案,经过晚上办公时间,大家集体研讨,修正不足后全体通过并打印下发。常常到12点多。但是越来越感觉到不会备写这样的教案了,后来又在一起讨论研究理出导学案备写思路与方法,就这样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楚、从随大流到有个性逐渐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符合各自特色的课改新路子。
3、 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唱出调来大家听,做出样来大家看。 自实行课改以来,校长王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校“121”目标教学法的思索。课改中途出现很多奇怪的现象,例如有些教师发现,每节课时间不够用,重点还没讲完下课了;有些感觉上课气氛沉闷,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有些觉得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还有的觉得课后作业量过大,学生无法完成,教师无法批阅等问题,接踵而至。于是班子决定分派下班,坚持听课,集体评课谈感受,进行全面诊断。随后对教师导学案的备写、小组组建、小组长的培训、学科长的培养、课堂教师语言技巧、如何巧妙评价激励、如何布置课后作业,甚至包括课改后如何检查教师的教案和作业即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扑下身子的领导机构,也就没有现在的成效。
4、人财物向课改倾斜,提供充裕的后勤保障。
为了培训教师,学校组织部分领导、教师到山东杜郎口、江苏苏州等地取经学习,改进教法;为了让课改教师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课改理念下的新型课堂,我们还组织课改教师到陕西宝鸡实验小学观摩了示范课教学,并与该校的课改教师进行了亲切交流,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困惑与实验小学的老师进行交流,返校后教师们豁然开朗,信心百倍,再一次投入到这场战斗中。为了课改实验项目的开展,每一节课前要向学生发放导学案一张,每一节课一个年级需要300多元的办公经费,这样的需求一天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