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工原理 期末考试卷(A)2024.6.27 - 图文

2025-09-19

江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专 用 纸

9. 同一物料,在一定的干燥速率 《 食工原理 》期末考试卷 (A)2005.6.27 下,物料愈厚,则临界含水量_ _。 使用专业、班级 学号 (A).愈低; (B).愈高; 姓名 (C).不变; (D).不一定。 题 数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10. 物料的平衡水份一定是__。 (A)非结合水份 (B)自由水份 (C)结合水份 (D)临界水份 11. 在双效并流蒸发系统中,将10000kg/h的10%稀溶液浓缩到50%,总蒸发水量为_8000__kg/h;若第一效的蒸发水量为3800kg/h,则出第一效溶液的浓度为__16.13%______。 12. 与单效蒸发相比,多效蒸发的优点是 减少生蒸汽用量__________。 13. 在三效并流加料蒸发流程中,从第一效至第三效,溶液浓度将愈来愈_大__,蒸发室的真空度将愈来愈_大__,溶液的沸点将愈来愈_小__,各效产生的二次蒸汽压力将愈来愈_小_本题 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计30分〗; 1. 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分离该物系越_______。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 2. 分离要求一定,回流比一定时,在五种进料状况中,____进料的q值最大,其温度___于泡点温度,此时,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____,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_________。 3. 简单蒸馏的主要特点是:①____操作;②回流比R ___0。 ① (稳定 不稳定) ② (><=) 4. 一般而言,两组分A、B的等摩尔反向扩散体现在____单元操作中,而A在B中单向扩散体现_。

在____单元操作中。 14. 用纯溶剂S对A、B混合液进行5. 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1, 单级(理论)萃取,当萃取剂用量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Ya = 2×增加时(进料量和组成均保持不10-4kmol/(m3s),kXa=0.4kmol/(m3s)。则该吸收过变)所获得的萃取液组成将__程为 ___膜阻力控制,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__(A)增加;(B)减少;(C)不变;分数为____;该气体为___溶气体。 (D)不一定。 6.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15. 萃取剂加入量应使原料和萃取高一些,则塔的HOG将_____,NOG将__剂的和点M位于: __。

___(增加,减少,不变)。 7. 若维持不饱和空气的湿度不变,提高空气的干球(A)溶解度曲线之上方区;(B)溶温度,则空气的湿球温度___,露点___,解度曲线上;(C)溶解度曲线之下相对湿度___。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方区; (D)座标线上。 8. 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0.2kg水/kg绝干料,空16. 单级(理论)萃取中,在维持进料气的干球温度为t,湿球温度为tw,露点为td,现组成和萃取相浓度不变的条件将该物料自初始含水量X1=0.45 kg水/kg绝干料下,若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干燥至X2=0.1kg水/kg绝干料,则在干燥末了时代替纯溶剂所得萃余相浓度将_物料表面温度tm:( )。 __(A)增加;(B)减少;(C)不变; (A).tm>tw; (B).tm=t; (C).tm=td; (D).tm=tw。 本题 三、计算题 〖20分〗 本题 二、计算题 〖20分〗 得分 得分 流量为0.04kmol/m2s的空气中混有2%(摩尔在一连续常压精馏塔中分离某理想混比)的氨气,在填料吸收塔中采用逆流吸收流合液,xD=0.94,xW=0.04。已知此塔进料程回收其中95%的氨。塔顶喷入浓度为q线方程为 y=6x-1.5,采用回流比为最小0.0004(摩尔比)的稀氨水溶液,操作液气比为回流比的1.2倍,混合液在本题条件下的相最小液气比的1.5倍,操作范围内的平衡关系对挥发度为2,求: 为Y*=1.2X,所用填料的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1) 计算q值及判断进料状态; KYa=0.052kmol/(m3s)。试求: (2)最小回流比和回流比; (1)液体离开塔底时的浓度(摩尔比); (3)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2)全塔气相平均推动力?Ym; (4)若塔底产品qW=150kmol/h,求进料(3)填料层高度Z 。 量qF和塔顶产品量qD; 本题 四、计算题 〖15分〗 本题 五、计算题 〖15分〗 得分 得分 采用常压干燥器干燥湿物料。每小时处理湿在传热面积为50m2的单效蒸发器内将物料1000kg,干燥操作使物料的湿基含量20%的CaCl2水溶液浓缩到40%(均为质量百分由40%减至5%,干燥介质是湿空气,初温数)。生蒸汽的温度为120℃,汽化潜热为为20℃,湿度为0.009kg水/kg绝干空气,2210kJ/kg,其消耗量2400kg/h,冷凝器内二次经预热器加热至120℃后进入干燥器中,离蒸汽温度为60℃(该温度下汽化潜热开干燥器时废气温度为40℃,若在干燥器2360kJ/kg),原料液的温度t0为20℃,流量为中空气状态沿等焓线变化。试求:(1)水分3600kg/h,比热cp0为3.5kJ/kg℃。 该溶液蒸蒸发量(kg/s);(2)绝干空气消耗量(kg绝汽压下降和液柱静压强引起的沸点升高为干气/s);(3)干燥产品量(kg/s)? 23℃, 试计算: (1)蒸发器的热损QL为总热量的百分数 (2)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 2)( 《 食工原理 》期末考试卷下(A)参考答案 2005.6.27

(食02级用)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计30分〗;

1. B

2.冷液 , <, 最远, 最少 3.不稳定操作, R=0 4.精馏, 吸收 5. 气膜,100%, 易 6.不变,增加 7.↑, 不变;↓ 8. A 9. B 10.C

11. 8000 kg/h, 16.13% 12. 减少生蒸汽用量 13. 大, 大, 小, 小 14. D 15. C 16. C

二、计算题 〖20分〗

解:

(1)q/(q-1)=6 ∴q=1.2 为冷液进料 2分 (2)xF/(q-1)=1.5 ∴xF=0.3 由:y=2x/(x+1) y=6x-1.5

得: xq=0.333(取正根) yq=6×0.333-1.5=0.5

Rmin=(xD-yq)/(yq-xq)=(0.94-0.5)/(0.5-0.333)=2.635 6分 R=1.2Rmin=3.162 2分 (3)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R/(R+1)]x+xD/(R+1)=(3.162/4.162)x+0.94/4.162=0.76x+0.226 5分 (4)总物料衡算:

D=W[(xF-xw)/(xD-xF)]=150(0.3-0.04)/(0.94-0.3)=60.94kmol/h

F=D+W=60.94+150=210.94 kmol/h 5分

三 计算题 〖20分〗

解:(1)Y1=0.02 Y2=Y1(1-?)=0.02(1-0.95)=0.001

X2=0.0004 X1*= Y1/m =0.02/1.2=0.01667

(L/V)min=(Y1-Y2)/(X1*-X2)=(0.02-0.001)/(0.01667-0.0004)=1.168 4分 L/V=1.5×1.168=1.752

L/V=(0.02-0.001)/(X1-0.0004)=1.752

X1=0.01124 4分

(2)ΔY1=Y1-Y1*=0.02-1.2×0.01124=0.00651 ΔY2=Y2-Y2*=0.001-1.2×0.0004=0.00052

ΔYm=(ΔY1-ΔY2)/ln(ΔY1/ΔY2)=0.00237 4分 (3)HOG =V/(KYaΩ)=0.04/0.052=0.769 m

NOG =(Y1-Y2)/ΔYm=(0.02-0.001)/0.00237=8.02 Z= HOG×NOG =0.769×8.02=6.17 m 8分

四、计算题 〖15分〗

解: (1)W=Gc(X1-X2)

X1=0.4/(1-0.4)=0.667 X2=0.05/(1-0.05)=0.0526

Gc=1000(1-0.4)=600 kg绝干料/h

∴W=600(0.667-0.0526)=368.64 kg/h=0.1024 kg/s 6分

(2)L=W(H2-H1)

H1=H0=0.009 kg水/kg绝干气 t1=120℃,t2=20℃ H2未知,可通过I1=I2求算

I1=(1.01+1.88H1)t1+2490H1=1.01t1+(1.88t1+2490)H1 I2=(1.01+1.88H2)t2+2490H2=1.01t2+(1.88t2+2490)H2 ∴H2=(1.01×120+(1.88×120+2490)×0.009-1.01×40)/(1.88×40+2490)

=0.041 kg水/kg绝干气

∴L=0.1024/(0.041-0.009)=3.1974 kg绝干气/s 6分 (3) G2=Gc(1+X2) =600/3600×(1+0.0526)

=0.175 kg/s 3分

五、计算题 〖15分〗

解:

蒸发水份量 W=F(1-x0/x1)=3600×(1-0.2/0.4)=18000kg/h=0.5 kg/s 生蒸汽释放的热量 Qg=D·r=2400×2210=5.304×106 kJ/h=1.473×106 W 又 Qg=FCp0× (t1-t0)+Wr'+QL

冷凝器温度Tg'为60℃, ∴溶液的沸点为t1=Tg'+∑?=60+23=83℃ ∴ 1.473×106=(3600/3600)×3.5×103 (83-20)+0.5×2360×103+Q4L ∴QL=7.25×10 W 热损失占总热量的百分数 (QL/Qg)×100%=7.2×104/(1.473×106)×100%=4.92% ∵Q=KA(T-t)

∴K=Q/[A(T-t)]=(1.473×106-7.25×104)/[50(120-83)]=757 W/m2℃

5分 5分 5分


食工原理 期末考试卷(A)2024.6.27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弟子规》完整版教案[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