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部分解析)
1 A 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面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 2 B 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B 具有查询,分析,管理功能的是GIS.
4 C 对物流配送中心和车队需要跟踪,定位(定位系统)和查询,分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5. D 6. C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开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
2.绿洲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较低,植物枯萎后变成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上升,则生物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植被遭到破坏后,由于蒸发更旺盛使原来较多的地下水被蒸发,而导致土壤盐碱度上升。所以在原来绿洲地区若出现土壤盐碱度上升,则说明绿洲开始出现萎缩。
11 C 俄亥俄河是密西比河的支流,而田纳西河是俄亥俄河的支流,所以田纳西河是二级支流。 12 D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大的电力基地,有水电、火电和核电,所以宜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 13 D 水坝修建后,河流的落差变小,河流径流量变得稳定;修建了大量的大坝船闸,流量稳定,使通航里程增加;大坝修建,使水上升,河面加宽加深,通航能力增强;因航运的运量增大,便通航成本下降,比陆路成本低。
14 A 河流中上游地区锡,钨,铝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大量水电站且内河航运便利。 15 D 本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量大增及浪费,水污染严重相关。 16 B东北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季风和距海远近因素影响; 19 肥力下降、湿地破坏是东北农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也迅速提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因而选择在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内地进行加工生产。
25 该工业园邻近三峡电站,水电资源丰富而廉价,有利于工业园的发展。
26 (1)东北—西南 18%(2)1800;76(3)洪水(4)苹果树、梨树、枣树。
解析:第(1)题,河流水量的减少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流域内用水量增加有关。第(2)题,由于河水被过度利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自然植被数量减少;下游地区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盐渍化加重。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11
石羊河流域的最主要用水方式为农田灌溉,要解决该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要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答案:(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2)湖泊萎缩
28 (1)图甲: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的碳氧平衡。图乙: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图丙: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人口剧增和贫困导致迁移农业发展和大型农(牧)场开辟;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导致过度的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破坏雨林。 1)东北
(2)
(3)商品谷物农业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更新。(任答一点均可)
(1)位置优势:临近海洋,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邻近港澳,是我国西南、中南等地区的出海大通道。
交通优势: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临近印度洋—太平洋航线;有多条铁路与内地、珠三角、东南亚各国相通。
(2)为珠三角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缓解了珠三角资源的紧张状况;缓解了珠三角的环境压力;为珠三角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