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南山中学 2017 年春季高 2017 届 3 月月考
理科综合试题
命题人(审题人): 物理:李明忠(毛永辉) 化学:冯达春(刘伟) 生物:张应(粟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Na 23 W 184 第Ⅰ卷(选择题共 126 分)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成分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B.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 C.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D.细胞膜中磷脂的“尾”部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的外部
2.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假说演绎法 C.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D.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3. 下列人体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
B.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 T 与 U C.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
D.染色体数目和 DNA 分子数目始终保持相同
4. 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做如图所示的 处理。正常培养一段时间后,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下列有关 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本实验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 B.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作用的效果 C.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的脱落
D.若给予适宜的单侧光照,则乙叶片的脱落将早于丙叶片
5.研究发现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TDP-43)可通过囊泡携带进入正常线粒体中,与 RNA 结合并吸附到线粒体的 DNA 上,干扰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粒体为细胞提供的 ATP 可来自线粒体的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B.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其自身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TDP-43 进入线粒体时不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
D.可推测 TDP-43 可能通过控制线粒体 DNA 的功能来控制代谢
6.假设某单基因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为 a,若不患该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1-a)2/2,则下列描述的情况与该遗传病不符合的是 A.在自然人群中,该遗传病的男女患病概率可能相同
B.在自然人群中,该遗传病的男女患病概率可能不同 C.一对不患该遗传病的夫妇,子代患该遗传病的概率为 0 D.该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且患病母亲的儿子也患病的特点
7.《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 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8.环己醇()常用来制取增塑剂和作为工业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己醇中至少有 12 个原子共平面
B.与环己醇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有醛基(—CHO)的结构有 8 种(不含立体结构) C.标准状况下,1mol 环己醇与足量 Na 反应生成 22.4LH2 D.环己醇的一氯代物有 3 种(不含立体结构)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制备 Fe(OH)3 胶体 由 MgCl2 溶液制备无水 MgCl2 “侯氏制碱法”过程中制取 NaHCO3 证明 CH3COOH 是弱酸 实验操作 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热饱和 FeCl3 溶液中 将 MgCl2 溶液加热蒸干 将过量 CO2 通入到 NH3 和食盐的饱和溶液中 将 CH3COOH 与 Na2CO3 溶液反应 10.Q、W、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Q 和 Y 均满足主族序数与周期序 数相等,Q 与 X、W 与 Z 同主族,Q 和 W 能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 1:1 和 2:1 的常见化合
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W>Q
B.Q、X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C.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W 质
D.工业上常用电解的方法制备 X、Y 的单
11.以铅蓄电池为电源.将 CO2 转化为乙烯的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所用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 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为铅蓄电池的正极
B.电解过程中,阳极区溶液中c(H+)逐渐减小
C.阴极反应式:2CO2+12H++12e=C2H4+4H2O D.每生成 1mol 乙烯,理论上铅蓄电池
-
中消耗 12mol 硫酸
12.A、B、C、D 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 为 AlCl3 溶液,B 可能为氨水,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为 Al3++4NH3·H2O=AlO2+4NH4++2H2O
-
B.若 A 为 Fe,B 可能为稀 HNO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8H++2NO3=3Fe2++2NO↑+4H2O
-
C.若 A 为 NaOH 溶液,B 可能为 CO2,可用 Ca(OH)2 溶液鉴 定 C、D 溶液中的阴离子
D.若 A 为 Cl2,B 可能为 NH3,实验室可用加热固体 C 的方法 制取 NH3 13.25℃时,用 0.100mol/L 的盐酸滴定 10.00mL0.100mol/L 的Na2CO3 溶液,滴定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d 两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a < d
B.b 点溶液存在:c(CO32)+c(HCO3)+c(H2CO3)=0.100mol/L
-
-
C.c 点溶液存在:c(Na+)+c(Cl)=c(HCO3)+2c(CO32)
-
-
-
D.b 点济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 pH 不断升高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但与外部条件有关
B.某种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该种紫外线照射的强度,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并不改变
C.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变小
D.用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有光电流产生,若保持入射光的总能量不变而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则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15.如图所示,小球 A、B 通过一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它们都穿在一根竖直杆上.当两球 平衡时,连接两球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和 2θ,假设装置中 各处摩擦均不计,则 A、B 球的质量之比为 A.2cosθ:1
16.回旋加速器的核心部分是真空室中的两个相距很近的 D 形金属盒。把它 们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盒面向下。连接好高频交流电源后, 两盒间的窄缝中能形成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每次通过两盒间的窄 缝时都能被加速,直到达到最大圆周半径时通过特殊装置引出,如果用同一回旋加速器分别加速氚核( 13 H ) 和 粒子( 24 He) ,比较它们所需的高频交流电源的周期和引出时的最大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大 B.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小;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大 C.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大,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小 D.加速氚核的交流电源的周期较小;氚核获得的最大动能较小
17.一质点沿 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 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0.5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0.5m/s2 C.质点在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 0.75m/s D.质点在 1 s 末速度为 1.5m/s
B.1:2cosθ
C.tanθ:1
D.1:2sinθ
x?t的图象如图所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