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刘 继 军 2010年3月5日 “蚁族”一词已经成为最近几年的流行语,社会上为寻找工作而整天奔波的群体被冠以这样的称号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在这一族之中大学毕业生占着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了生计不得不过着早起晚睡,艰苦清贫的生活。时光如梭,转眼间四年大学生活行将结束,马上面临着毕业,毕业就得就业,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可能在毕业之后我们也会步入“蚁族”这一行列,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等待我们去面对,因此在没有步入社会之前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更容易适应未知的挑战。这与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无数的学子苦读十余载为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找工作。至于读书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样的高论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中是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因素,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唯一现实的想法就是能在毕业时候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毕竟精神上的享受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满足我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然而要找到一份不错或者是自己满意的工作却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也相应的快速增长,就全局来看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我国而言现在的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GDP总量更是跻身全球第二,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发展势头令世界震惊,成就着实不小。然而,越是在这种繁荣的时候越会隐藏着让人头疼的社会问题,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可谓是首当其冲,尤其是毕业大
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难题,虽然如今大学生就业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数量过多,导致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待就业人数已经完全超过了社会能够提供岗位的吃水线,无论是从社会方面还是个人方面来说压力都逐渐增大,形式十分严峻。因此在这样不乐观的形势之下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就业问题。
首先,谈谈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难首先是因为大学生的总量增长过快,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考人数较之前提高15倍, 尤其从2007年开始全国的大学录取人数开始激增,突破一千万大关,之后两三年依然呈上升趋势,有增无减,仅陕西省2007年高考总人数36万,到2008年一年的时间增至40万之多,全国其他所有地区几乎都是如此。高考人数的增多世界导致之后毕业人数的增加,由于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因此就会出现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原来毕业大学生数量较少,毕业之后多数人是去择业,而如今连就业都成为一大难题,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
2.社会失业率的不断提高给新的就业造成具大压力。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导致很多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巨大的市场挑战,难以为继从而走向倒闭或者破产境地,这些企业能够吸收很多劳动,破产或者倒闭致使很多人失业,这就给许多大学生增加了竞争的对手,造成更大的压力机会自然会减少。同
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业随之也有着巨大进步,诸多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呈递减趋势,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的现代化作业。 3.近年公务员以及其它事业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招录比例较往年有所降低。
一直以来考取公务员是很多大学生的一条就业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考上公务员就是有了金饭碗,正如俗语所说的“抱住了共产党的大腿,”最起码有了固定的工作和收入,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是最近几年国家对公务员的考录开始实施限制政策,不仅在录取人数方面开始限制,而且考试难度也是逐年加大。这样一来就给很多倾向公务员道路的大学生来说设置了一条路障。今年国家又出台新政策规定从2012年开始,国家以及省一级的公务员考试开始不招录应届毕业生,而转向了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基层工作人员,大学生的机会愈来愈少。
4.由于毕业大学生总人数的增加,很多单位在用人方面设置关卡进行限制。
上大学对很多人来说不但是为了将来很好的找工作,同时也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积累更多的知识,以便能在日后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事实却是很多单位趁着待就业人数饱和的优势,尤其是大学生实行诸多的限制政策,特别是一些证书的要求上更是严格了许多,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因为缺少证书而被拒之门外,这也就导致了大学期间的一股考证风,不少学生为了取得更多的证书而整天致力于一些证书的考取以至于没有注重其他方面能力的
提升。
以上所说的诸多事实成为现代大学生就业的障碍条件,可以看得出当前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是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大学生仍然需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视自己的自身情况争取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本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要求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正确的分析看待当前形势,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大学生应该在对知识的追求之余,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
走向社会,能力比知识显得更加重要,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应该把精力只放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应该更多的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没有毕业之前能够更多了解社会实际情况,从而能在毕业时候不至于无计可施,陷入苦恼。现在有不少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做兼职,虽然没有多少客观的经济收入,但是有这样能增加自己的阅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自己的能力,将会在以后找工作的时候大有裨益。
2.努力学习知识,争取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对于大学生来说努力学习争取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将能在日后更好的适应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就业很难,但不代表不能就业,真正有能力或者一技之长的人依然是能在社会上立住脚的,比如现在很多技术人员就是社会所热力追求的群体,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不少领域依然缺乏
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每个人要成为有实实践能力的实战家而不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身无长物之人就算是能够找到工作也会在工作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3. 端正就业观念,准确分析社会形势,做好就业规划。
如今,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仍然处于待业状态,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中不少人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的就业观念有问题,他们会觉得大学毕业就应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是不想委屈自己的学历或是对于一些不固定或者是工资等者其他待遇不可观的工作没有热心,要求过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但社会能偶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条件好的单位人人都想去,竞争十分激烈,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态度决定命运,只有首先端正态度才能图球更大发展。 4.正确的认识自己,定位自己。
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成为社会青年,除了观念态度上的不端正意外更多的来自他们对自身情况认识的不足。不少人不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就业而是靠父母或者亲戚的社会关系为自己谋职业,一心想着坐享其成而无动于衷,因此错失一些就业机会。毕业之后很长时间在家靠父母养活,这样的人就如同监狱的犯人一般,他们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