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Ⅰ)取B1D1中点F,证明AO//CF,(Ⅱ)证明B1D1?面A1EM. 1(II)因为 AC?BD,E,M分别为AD和OD的中点, 所以EM?BD,
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AO?BD, 又 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A1E?BD, 因为B1D1//BD,
所以EM?B1D1,A1E?B1D1,
又A1E,EM?平面A1EM,
A1EEM?E.
所以B1D1?平面A1EM, 又B1D1?平面B1CD1,
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
11
【考点】空间中的线面位置关系
【名师点睛】证明线面平行时,先直观判断平面内是否存在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若找不到这样的直线,可以考虑通过面面平行来推导线面平行,应用线面平行性质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交线的位置,有时需要经过已知直线作辅助平面来确定交线.在应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化时,一定要注意定理成立的条件,严格按照定理成立的条件规范书写步骤,如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时,必须说清经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则直线与交线平行.
15.【2017天津,文1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BC,PD?PB,AD?1,
BC?3,CD?4,PD?2.
(I)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证:PD?平面PBC;
(Ⅲ)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解析】
试题分析:(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都转化为相交线所成的角,AD//BC,所以?PAD即为所求,根据余弦定理求得,但本题可证明AD?PD,所以cos?PAD?55; (Ⅱ) . 55AD;(Ⅱ)要证明线面垂直,根据判断AP定理,证明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线与面垂直,即证明PD?BC,PD?PB;(Ⅲ)根据(Ⅱ)
12
的结论,做DF//AB,连结PF,?DFP即为所求.
试题解析:(Ⅰ)解:如图,由已知AD//BC,故?DAP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的角.因为AD⊥平面PDC,所以AD⊥PD.在Rt△PDA中,由已知,得AP?AD2?PD2?5,故cos?DAP?所以,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 5AD5?. AP5
(Ⅱ)证明:因为AD⊥平面PDC,直线PD?平面PDC,所以AD⊥PD.又因为BC//AD,所以PD⊥BC,又PD⊥PB,所以PD⊥平面PBC.
【考点】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线面角;3.线面垂直的判断.
【名师点睛】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证明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其中证明线面垂直又是重点和热点,要证明线面垂直,根据判断定理转化为证明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而其中证明线线垂直又得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或是根据面面垂直,平面内的线垂直于交线,则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而用几何法求线面角,关键是找到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角,就是线面角.
16.【2017北京,文18】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
13
(Ⅰ)求证:PA⊥BD;
(Ⅱ)求证:平面BDE⊥平面PAC;
(Ⅲ)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II)因为AB?BC,D为AC中点,所以BD?AC, 由(I)知,PA?BD,所以BD?平面PAC, 所以平面BDE?平面PAC.
(III)因为PA∥平面BDE,平面PAC所以PA∥DE.
因为D为AC的中点,所以DE?平面BDE?DE,
1PA?1,BD?DC?2. 2[来源:Z,xx,k.Com]由(I)知,PA?平面PAC,所以DE?平面PAC.所以三棱锥E?BCD的体积V?
11BD?DC?DE?. 6314
【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断和性质;2,。面面垂直的判断和性质;3.几何体的体积.
【名师点睛】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证明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其中证明线面垂直又是重点和热点,要证明线面垂直,根据判断定理转化为证明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而其中证明线线垂直又得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或是根据面面垂直,平面内的线垂直于交线,则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两种途径都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17.【2017江苏,15】 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 BC⊥BD, 平面ABD⊥平面BCD, 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1)EF∥平面ABC; (2)AD⊥A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证明:(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所以EF∥AB. 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
【考点】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定理,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名师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