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赖寿华吴军. 中山大学李郇.广州大学李建军扈媛2008.04广州.荔湾区旧城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一个没有地方化的国际化是没有根基的,一个没有 国际化的地方化是没有前途的! 一个没有传统的现代是一个没有根基的现代,现代 必须融入传统,才是一个让人尊重的现代!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1. 项目背景 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广州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1. 项目背景 城市的另一面产业建筑人口设施交通 居住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1. 项目背景广州老西关——荔湾旧城区中山路 面积8平方公里 涉及11个街道 常住人口约62万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两千年不变的城址---广州城市形态的演变1. 项目背景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1. 项目背景 发展历史:自东向西,自涌向江,商住结合,文化先锋一 湾 溪两 水岸 绿荔 枝 红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1. 项目背景 西关文化荔湾,以西关文化市井性、重商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以及成行成市的商业业态、商住结合的 居住空间和特色的饮食生活习惯,成为最能体现广州商都、平民化这一城市性格的地区,并 一度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国际认知广州的窗口。商贸文化: 传统产业,成行成市经 营 居住文化: 骑楼和中西合璧风格, 小街面长进深 饮食文化: 茶楼、民间小吃,市井 生活西关文化特征:重商、市井、 开放、享乐娱乐文化: 传统民俗、粤曲,乡土 特色科技教育: 中西医、新闻报业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西关文化的载体表达1. 项目背景成行成市经营特色传统民俗风情特色骑楼建筑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1. 项目背景 工作计划旧城改造规划 旧城改造研究中心 长期跟踪研究现状调研综合研究 市 政 改 造 研 究 道 路 交 通 研 究试点地块地块规划设计 修 规 方 案建 筑 普 查社 会 经 济 调 查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市 政 设 施 调 查道 路 交 通 调 查改 造 策 略 研 究配 套 政 策 研 究改 造 经 济 测 算控 规 调 整城 市 设 计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2. 旧城现实与困境 建筑质量调查建筑482万平方米,房屋以旧房 居多,外观破旧,实际归入危房仅占 1.5%,且分布零散。逢源街 龙津街(1)历史工业和平民住宅区。 (2)历史高尚住宅区。 (3)商贸区。 (4)近郊农村地区。建筑 结构 A类 B类 C类 D类 E类 合计 建筑总面 积(万 m2) 181.5 182.9 108.8 1.76 7.14 482.1 比重 (%) 37.65 37.93 22.57 0.37 1.48 100 占地面 积(公 顷) 52.44 97.34 103.67 2.3 5.91 261.65宝源街比重 (%) 20.04 37.2 39.62 0.88 2.26 100 A类:框架结构 B类:砖混结构 C类:砖木结构 D类:简易结构 E类:危房多宝、昌华 街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2. 旧城现实与困境建筑功能商包住格局、小街面 长进深商住型建筑特 色明显。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2. 旧城现实与困境建筑现状光鲜的外表,无奈的内在:破损与搭 建严重,内部生活 条件恶劣。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2. 旧城现实与困境 密度低层高密度,容积率相对较高 调查区内建筑平均层数为3.5层, 其中改建过的建筑平均在9层左右,质 量较差的片区建筑平均2.6层,质量较 好的成片地区建筑平均层数在3层左 右。 调查区的建筑密度非常高,平均达 到60%。改建过的片区平均密度37 %,建筑质量较差的片区密度在67% 左右;质量较好的成片地区密度约为 61%。 调查区平均容积率为2.0,其中改建 过的建筑平均容积率为3.0;建筑质量 较差的片区平均容积率为1.8;质量较 好的成片地区平均容积率约为2.1。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2. 旧城现实与困境 空间肌理整体空间肌理较好, 但内部差异明显宝源路街区空间肌理龙津街区空间肌理杨巷路街区空间肌理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2. 旧城现实与困境改造前后肌理变化
广州荔湾区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2. 旧城现实与困境公共空间村落型公共空间城市社会型公共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