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社会保障法
第八章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概述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特征和法律关系分析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及其相关概念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一、社会保障及其相关概念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我们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 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 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 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 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 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二)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概念 1、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指由国家出资兴办的、旨在为社会 大众谋利益的各种福利性事业以及国家为社 会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包括一 般社会福利(公共福利)、职工福利和特殊 社会福利(专门福利)。 2、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 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 金,对参加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 力或失业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3、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于遭受 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 民给予物质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 各种措施, 4、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中一种较为特殊的保障 方式,它是针对社会部分人群而设立的,是 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对一些负有特殊社会任务 和责任的人员、社会有功人员实行的物质照 顾和精神抚慰。
(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 会救助概念的区别 1、实施的对象不同。 2、资金来源不同。 3、实施的条件不同。 4、实施的方式不同。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1、保障性。 2、强制性。 3、社会性。 4、互助性。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特征和法 律关系分析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分析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保障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是调整社会 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 特征: 1、广泛的社会性。 2、严格的法定性。 3、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 4、特定的立法技术性。
二、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分析 (一)社会保障关系的主体 1、社会成员——社会保障的受益主体 2、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的主要缴费主体 3、国家或者政府——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行政主体 4、社会保障管理和经办机构——社会保障 的服务主体
(二)社会保障关系的属性 第一,
社会保障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 系相结合的属性。 第二,社会保障关系既不是平等主体间的关 系,也不是完全体现国家权力的管理和服从 关系。 第三,社会保障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具有非对 等性。
(三)社会保障关系的分类 1、政府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之间的关系。 2、国家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3、社会保障职能机构之间的关系。 4、国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
一、国外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国外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1601年英国的《济贫法》——社会保 障制度的萌芽 (二)19世纪末德国的“社会保险三法”— —社会保险法的产生 (三)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世 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四)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福利国 家的建立 (五)社会保障的调整与改革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 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1978年至1992年:社会保障改革起步阶 2、1993年至2003年:社会保障制度重构阶段 3、2004年至今:社会保障全面深化阶段
社会保险法解读 逐步实行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不得提前支取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 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 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