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http://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废电池造成危害、探究提示、问题设置等)。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http:// (3)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喷壶,浸泡过的小麦、大豆、菜豆等种子)。
教学方法
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多媒体展示《倾听地球母亲的心声》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观察、思考、质疑
(1)多媒体显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学生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提出拟人化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3)通过对我国于电池的产量、消费量、回收率的资料分析及专家测试结果——“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探究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三、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