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
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模式研究
———以湖南省江华县为例
向军
唐国滔
伍多
长沙
(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410007)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江华县为例,首先介绍了该县区域概况,然后分别对该县建成区、城郊及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进行
探讨,以期通过土地集约与节约的研究,可为该县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进而为类似县域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土地;
集约;
节约;
江华县
中图分类号S文献标志码B
IntensiveLandUsePatternsandConservationResearchXiangJun
Abstract
TangGuotaoWuDuo
Inthispaper,JianghuaCounty,HunanProvince,forexample,firstintroducedthecounty'sregionaloverview,and
thenthecountybuilt-upareas,respectively,suburbanandruralintensivelandusepatternstoexplore,withaviewthroughtheland-intensiveandconservationresearchforthecounty'sprovidethebasisforrationaluseoflandresources,thussimi-lartotheuseoflandresourcesinthecountyprovideareferenceandreference.Keywordsland;
intensive;
savings;
JianghuaCounty
1区域概况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正南边陲、湘桂粤3
的地域空间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土地利用侧重点不一,土地利用方式也不一。因此,本研究从建成区、城郊、农村3个不同地域空间探讨江华县域内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模式。
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11°25′~112°09′,北纬24°10′
~25°10′。境内山、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以山地为主,
占69.1%,平地占7.2%。2005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3
2建成区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模式
根据市场区位理论,建成区是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
216.03km2,总人口461989人,非农人口50824人,
非农化率12.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775元,3次产业的产值比例为35.06︰18.93︰46.01,呈“三、一、二”的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同
作者简介:村等研究。基金项目:目。收稿日期:
湖南省江华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大问题研究项向军(1982-),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及新农
市场地域。2005年江华三产比例为35.06︰18.93︰
46.01,工业化进程正处于推进时期,建成区仍然是经济
发展的高速区,建设用地的投入与产出将同期呈正比增长。为保障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建成区建设用地一方面可通过向城镇近郊区合理扩散取得总量上的增加,另一方面可通过对现有建设用地追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集约利用土地。江华县的建成区大规模扩张受到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且大规模的扩张易引发生态环境、
北京农业2009年10月下旬刊
2009-08-19
讂輯輫
农田水利·
城镇化、各地发展不均衡以及三农等诸多问题。故而,高效、集约利用建成区土地是本研究的重点探讨方向。目前,大力发展紧凑城镇,是在我国特定条件下的实现节能省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紧凑型城镇模式其核心观念是在有限的城镇空间上布置较高密度的产业和人口,聚集、完善城镇小区功能,提高城镇资源配置率,以达到节地节水节能,保护环境,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优势是缩短人们出行的交通距离,并由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而导致的大气污染;避免大量耕地被占用;鼓励建设更高密度及容积率的城镇社区,以发挥城镇的综合集聚效益。紧凑型城镇,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在被欧洲及众多发达国家所大力倡导,也是新一轮规划中江华县土地的重点利用模式。
城镇建设为主,乡镇企业集中为工业点。土地利用中农业用地占绝对优势,耕地分布集中,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是城镇肉、蛋、乳的供应基地,是城镇郊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基地,商业主要为农村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城镇区域边境专业批发市场。旅游业以建立旅游度假村为主,也可以发展农村民俗风情游,使城镇居民休假、休闲的目的地。在一些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地区,可以建立城郊自然保护区。
4农村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模式
对目前江华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可知,江华县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挖潜和科学改造中、低产田。考虑到江华县土地利用格局,本研究从农村居民点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农业建设3方面出发设计江华县农村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模式。
3城郊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模式
2005年,江华县城镇化水平为19.72%。根据世界城
市化进程规律,当区域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后,将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郊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可依据距离城镇远近设计。
4.1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利用可
通过对其整理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指通过运用工程技术、调整土地产权等方式,进行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以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目前,全国许多地区已经探索并实施总结出很多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比如“三集中”“中心村建设”“村改居”等等。
3.1近郊外环带邻近中心城区,与中郊城镇交通外
环线和城镇绿带相分隔。它在城镇规划上实际是属于城镇远景建成区。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农业以园艺业(花卉、盆景等种植)和设施农业(大棚蔬菜、温室农业等)为主。房地产市场极其活跃,土地非农开发在生产方面主要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来实现,在生活方面主要是以住宅建设为主。在一些区位条件较好、交通特别方面的地段可以建造各类产品批发市场。旅游开发可以建造新的人工景观旅游点,以人造景观或游乐园来作为旅游吸引物,打造城镇居民一日游的目的地。
4.2中低产田改造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技术
措施改造中低产田,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江华县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应做到重点突出,有序安排。首先应大力增加资金投入。实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等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中低产田改造投入,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次,加强中型灌区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强与中低产田改造紧密相关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加强农田林网、草场改良、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土地复垦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要突出重点,按照各类项目的特点分别确定各自的区域重点、扶持范围和重点建设内容,实行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治理。
3.2中郊产业带位于城镇交通外环线和城镇绿带的
外侧,同远郊区以郊区交通环线分隔。它是城镇工业的扩散基地,也是郊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空间集聚中心区域。房地产开发以土地成片开发为主,各类产业园区(包括乡镇企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等)的开发规模较大。市场网络建设以城镇商业中心区建设为主,结合地方实际兴办各类产品专业市场。农业是城镇常年蔬菜基地的分布所在,是城镇菜篮子工程的核心区域,城郊农业特色明显。旅游业的发展,重在做好名胜古迹保护与开发,发展观光农业,一般是城镇居民1~3日游的目的地。
4.3
远郊田园带
位于郊区交通环线外侧,是城镇郊
生态农业建设结合江华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
3.3济区位,庭院果—菜—花—禽—沼—渔小循环型模式为首选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庭院经济建设是高效生态农业
区与一般农村的过渡地带。其土地非农开发以农村中心
讂輰輫
北京农业2009年10月下旬
农田水利·
建设的有效补充,建设的主体内容包括: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净化,以种植小水果、常青树、花草为主体的庭院美化,以风土文化、名胜古迹、观赏景点为特色的庭院景点,以观赏、品尝、仿古、体验、娱乐为主的庭院休闲等,通过推行果—菜—花—禽—沼—渔小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使农民的庭院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景观格局。
[1]
策,2006,(1):137-139
参考文献
蔡文,万涛,王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
[2][3]
王业侨.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6,
6(3):24-31
翟文侠.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6(1):97-102
!!!!!!!!!!!!!!!!!!!!!!!!!!!!!!!"
!!!!!!!!!!!!!!!!!!!!!!!!!!!!!!!!!"
!!!!!!!!!!!!!!!!!!!!!!!!!!!!!!!"
中国科学家找到减少农药残留的植物“帮手”
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的一种激素能够帮助自己降解农药,人工施用后还能加快降解速度。这为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提供了一条新路。
相关论文将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此前在9月9日,该学会以“让植物自身去除农药残留”为题,向媒体介绍了此项研究成果。
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各地每年投入约300万t农药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由此伴生的农药残留问题对人类健康和蔬菜贸易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目前的主要控制办法为加强监测。
来自浙江大学教授喻景权课题组的研究首次发现,植物本身含有的一种激素油菜素内酯可以成为人类降解控制农药残留的“帮手”。
研究人员发现,农药被植物吸收后,并非一直残留在植物体内,而是能被自身慢慢“消化”。当植物体内的油菜素内酯含量升高时,许多参与农药降解的基因(如P450、GST)会变得活跃,在这些基因“指导”下合成的蛋白酶能把农药逐渐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或低毒无毒物质,甚至直接排出体外。反之,当油菜素内酯的含量降低,这种基因就变得“安静”。
在番茄、黄瓜、白菜和茶叶等多种作物上的实验表明,在喷洒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和除虫菊酯等农药前,先喷洒少量油菜素内酯的植物,其采收后的农药残留量比同期未喷洒者降低30%~70%。
作为浙大蔬菜学学科负责人,喻景权曾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油菜素内酯能够调控植物抗逆性和光合作用。他介绍说,植物自身的油菜素内酯含量较低,降解农药速度不快,但目前油菜素内酯可采用人工半合成方法批量生产,而且对人和动植物没有伤害,这为该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这项技术正在浙江省的大型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应用。研究组接下来将探索其内在机理,并开发出更加优化的应用技术。
(余靖静)
!!!!!!!!!!!!!!!!!!!!!!!!!!!!!!!!!"
北京农业2009年10月下旬刊
讂輱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