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 实质和含义
经济全球化 概念的提出
The End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 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 中国的挑战
对待经济全球 化中国的对策
中国参与经济全 球化需做四件事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 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含义实质: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这种势头愈加猛烈。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 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次世界 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 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 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之家的技术和 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 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 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 90年 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急剧 攀升。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主要参与的市第二种形式的全球化进程。
含义: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 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 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 一个不可侵害的有机整体。
美国学者 A· 麦格鲁
全球化是指超越构成现代世界体系的民族国家 (包含着社会概念)的复杂多样的相互联系和结 合。通过这一过程,地球某一地方的事件、活动、 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个地方的个人、社群带来 重大的影响。如今,商品、资本、人员、知识、 影像、交往、犯罪、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 以及信仰都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跨国 的网络、社会运动和关系,实际上已扩展到人类 活动的一切领域。全球贸易、金融、生产系统的 存在,以非常复杂的方式把全球的家庭、社区和 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国家疆界对社会活 动和关系而言已不重要了、继续区分社会经济活 动的内部和外部,国内的和国外的,已经不太重 要了。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globalization“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 投资领域中的扩散”。-----《谈市场全球化》 《哈佛商报》
Theodore Levitt泰奥多尔· 莱维特
经济全球化就是24小 时相互联系的、极度 活跃的、剥夺睡觉机 会的、并受电子邮件 推动的世界。—— 劳克斯·施瓦布 ①
① 劳克斯· 施瓦布(Klaus Schwab,1938- ):瑞士人,世
界经济论坛创始人。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和 科技方面的因素,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1 .科技革命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的必然要求 3 .经济自由化的必然结果
4 .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和国际化 2.市场的国际化 3.资金的国际化 4.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 5.信息传播国际化1
生产和国际化如:日本生产的袖珍计算器,其微 处理器芯片来自美国,外壳由印度 生产,一部分零件从韩国采购,在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或阿尔及利亚 装配,然后贴上“日本制造”的标 签,最后销往世界各地。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在《国 家的任务》一书中说:“当美国人 用1万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一 辆庞蒂克勒曼库汽车时,其中3000 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 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 700美元是西德设计师的报酬,400 美元是用来购买台湾、新加坡的零 部件,250美元付给英国的广告商, 余下不到4000美元才能供底特律的 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纽约的银行、保 险公司分享。
市场的国际化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世界各 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 比重,1970年为11.4%、1980年为 14.1%、1990年为16.2%预计到 2000年将达到30%,一些石油输出 国和欧盟国家的外贸出口占本国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0%。 不仅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国际化, 就连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出趋向全 球化。以VISA(维萨)信用卡为例, 1991年全世界1.87亿人拥有此卡, 几十个国家(地区)的650万家商 店接受这种卡作为交易货币,每天 的交易量为5.7亿美元,而VISA卡 只是众多信用卡中的一种,真要谓 “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资金的国际化新科技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兴企业的崛起和一部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 新。国际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各国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 动,形成资本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迈进。据联 合国的有关资料统计,1970年全球有7000家跨公司,1995年已超过 37000家,共有海外子公司20多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 中最大的几家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年销售额2000亿美元左右, 相当于丹麦、挪威、希腊、葡萄牙等国家的年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据报道,1992年全世界外汇市场日平均成交额1万亿美元,同 年1月,世界十大银行的外汇储备总额是5556亿美元,日交易额几乎 比全部储备多1倍,单是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的年交易额,至少是世 界贸
易额的25倍。
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由于新科技革命劳动起的新产业 技术群涉及范围广,科技开发 投入多、风险大,仅靠个别国 家完全独揽新技术已成为不可 能。要想最大限度地分享新技 术革命的成果,必须走科技开 发与应用的国际化道路。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 技术贸易总额60年代为30亿美 元,70年代为120亿美元,80 年代为500亿美元,以平均每5 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信息传播国际化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说:“在把我们这个星球转变为‘地球 经济村’中起了主要作用的两项发明是喷气式飞机和通信卫星。 其中通信卫星大概是最重要的发明。”电子时代的到来,一日 千里地改变着交通和通讯的面貌,缩短着人们之间的距离。新 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使全球性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规模越来越大。 1993年9月15日,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美国将实施一项“永 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的全国信息网络 建设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信息高速公路”不仅 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届里,人们了将可望真正实现 “秀才不出门,可看天下事,可知天下事,可购天下物”,地 球真的成了一个“小村庄”了。从市场经济的特征看,中国实 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 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 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但其 国家民族利益也受到了不 同程度的损害。 例如:对发展中国家的产 品进行进口限制或经济制 裁,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 下降,失业者增多…所有 这一切,损害了发展中国 家的利益,加剧了南北经 济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