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六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课件3

2025-11-19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辛 弃 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词牌名 词题

写作背景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 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 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 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 忧伤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 为志。为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苏轼并称“苏辛”。存词 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 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 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 军事家和政治家。 著有《稼轩长短句》.

读一读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揣摩停 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词的内容。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2、语速较缓,注意停顿,读出轻重音。

3、有感情地诵读。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朗读全词

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 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可怜:可惜。 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说说诗句的意思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傍晚在江边,我满怀愁绪,深山之中只听见声声 鹧鸪的叫声传来。

§词作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

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 作者登郁孤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词 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 安”,也是为了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 中原的愿望。暗用典故。

§词作赏析

“中间多少行人泪!”

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史实背景: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金 兵南侵,分两路渡江。其中一路追隆佑太后 (哲宗皇后,高宗伯母),隆佑从南昌仓促 南逃,至造口,金兵虽未追上,可是他们沿 赣江南下,一路上抢掠杀戮,惨不忍睹。

“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

用清江水比喻

“行人泪”,

§词作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本是汉、唐建都之地,后代诗文常用于代表 京都,此处指北宋京都汴梁及广大中原地区。 望:深刻表达了词人急切盼望北定中原的感情。 可怜:写出了词人极为愤慨惆怅之情。

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 暗示主和派在收复河山问题上形成的社会障碍。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请说说 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 原故土之情;而重山阻隔,表达了 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

上片:控诉金兵入侵,表达对北方领土和抗 敌军民的深切怀念。

§词作赏析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两句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 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 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 人抵抗外敌,收复失地的坚定意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请你说 说这两句中的“山”“水”分别比 喻什么。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 志。 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 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 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 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都会激发他的 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 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长春版语文六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课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论苏轼的艺术哲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