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2025-09-28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二号楷体)

一、课程简介(小三楷体)(表格内:小四仿宋体)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目标

1.性质: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2.地位及作用: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主要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阐述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根据城市环境与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阐述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及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观调控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3.任务及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理论;了解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发生与演替规律,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等生态学知识。并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城市环境与植被特点,将生态学知识运用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中。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使学生在园林生产与建设实践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三、教学总学时分配表(小三楷体)(表格内:小四仿宋体)

(一)第一章 生态学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态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任务;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2.了解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3.了解生态学科的分支与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学与发展简史

1.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概念的提出、含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的发展阶段与形成等基本知识点。 3. 能力培养要求:能熟知相关概念及其含义;能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根据讲授内容了解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生态因子及其作用

1.主要内容: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的类型、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及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因子、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稳定因子、变动因子、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主导因子、限制因子、直接因子、间接因子等基本概念;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及阶段性作用;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行基本知识。

3. 能力培养要求:熟知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与含义;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分析;运用生态因子作用的原理分析园林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节:生态学科的分支与研究方法

1. 主要内容:生态学科的分支及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个体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等基本概念;生态学研究方法。

3. 能力培养要求:了解生态学分支划分的基本方法,掌握生态学研究的三种常见

的方法(野外考察、实验分析、生态模型与模拟)

(二)第二章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光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2.了解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3.了解园林植物对光的适应

4.要求学生能运用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原理,分析园林与花卉生产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光的性质及其产变化规律

1.主要内容:光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光谱、光照强度、日照长度等基本概念;光照在地表的变化与植物群落中的变化规律,光污染的含义。 3. 能力培养要求:理解生理有效光对植物的影响;理解植物群落对光的利用能力。 第二节: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主要内容: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光质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日照长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光周期现象;植物对光照的形态适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叶面积指数等基本概念;光强与光质对植物光合产物积累与形态建成的影响;日照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与开花的影响;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等基本概念;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的要求,植物对光环境的生态适应途径。

3.能力培养与要求:能根据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知识分析提高植物产量的方法途径;能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分析花卉生产中花期调控的原理方法;能根据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原理,分析组建园林植物景观群落的原则;光因子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第三章: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城市温度环境;

2. 了解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3. 了解园林绿化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4. 掌握物候观察与调查的方法;掌握温度规律在引种驯化过程的应用;掌握不

同植物景观主要植物种类;能运用温度与园林植物相互作用的知识,分析园林植物引种中要注意的温度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主要内容:温度及其变化规律;城市的温度条件及变化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温周期与热岛效应;地表热量平衡与温度变化规律;城市温度变化的特点;

3能力培养要求: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第二节: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主要内容: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与植物分布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寒害、冻害、霜害、高温危害、积温等基本概念;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与生理活动的影响;极端低温与高温对植物产生伤害的作用机理;植物引种与温度条件的制约关系。 3.能力培养与要求:掌握常用的测定极端温对植物产生危害的方法;运用温度条件对植物的制约原理分析植物引种成功的要素与方法。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1.主要内容:园林植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昼夜变温与温周期现象;季节变温与物候现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熟知物候概念;植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途径;植物生长发育与变温的关系。

3. 能力培养要求:根据植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途径分析植物抗温度胁迫锻炼的方法。

第四节: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主要内容:温度与植物分布;温度与引种驯化;积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广温植物与窄;低温限制与高温限制;引种驯化概念;生物学零点与有效积温;活动积温。 3.能力培养要求:掌握温度规律在引种驯化过程的应用;积温在园林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节:温度与植物景观

1.主要内容:我国植物景观的划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植物景观类型及温度变化规律。 3.能力培养要求:掌握不同植物景观主要植物种类;活动积温。 第四章: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陆地上水分分布规律与水分形态; 2.了解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3.了解旱涝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抗性;

4.了解水与植物的景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及其变化规律

1.主要内容:陆地上水分分布与水的形态变化;群落内的水分状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分循环与地表水分分布;水的形态及变化规律。

3.能力培养与要求:理解森林防止水土失的原理及其作用。 第二节: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主要内容:植物体内水平衡;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

态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条件;水分对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3.能力培养要求:理解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节:旱涝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抗性

1.主要内容: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的抗干旱;水涝对植物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干旱对植物的危害及其成因;植物对干旱的生态适应;

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及成因;植物对水涝的生态适应。

3. 能力培养与要求:掌握旱涝对植物危害及植物的生态适应原理并能在园林建设

中应用。

第四节:水与植物的景观

1.主要内容:空气湿度与植物景观;水与植物景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生植物景观;湿生植物景观;旱生植物景观。 3. 能力培养要求:掌握利用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第五章:大气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了解城市大气环境的特点及大气污染; 2.了解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3.了解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了解植物的防风固沙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空气成份及其生态作用

1.主要内容: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氧气、二氧化碳、氮的生态作用。 3.能力培养与要求:客观理解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 第二节: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1.主要内容: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及机理;植物对环境的监测作用;我

国各地抗污染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光化学烟雾;指示植物;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

3.能力培养与要求:掌握快速测定植物受污染危害的常用方法;如何利用植物的抗逆性建立

对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网和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 第三节: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1.主要内容:降尘作用;吸收有害气体;杀菌作用;减噪;增加空气负离子;吸

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园林植物对空气净化作用的机理。

3.能力培养与要求:在城市环境系统中如何利用植物对空气的净化能力,创造宜

居环境。

第四节:风的生态作用与防风林

1.主要内容:风对植物的生态作用;防风林带的作用。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的抗风力;防风林带结

构与防风效应。

3.能力培养与要求:如何营建城市防护林带与农田防护林网。

第六章: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土壤性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2.了解土壤的类型及城市土壤的特点;

3.了解土壤污染和植物污染土壤的修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性质

1.主要内容:土壤的温度;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水分;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生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土壤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率、士粒、团粒结构、土壤酸

度、腐殖质;土壤有机质对植物的影响;土壤的矿质元素;盐害和抗盐性;土壤生物。

3.能力培养与要求:根据土壤性质特点改善植物的营养措施。 第二节:土壤类型

1.主要内容:土壤类型;城市土壤的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铁铝土、灰化土、干旱土与漠土、高山土、盐碱土、 人为土形成与分布;城市土壤的特点。

3.能力培养与要求:根据城市土壤的特征怎样选择园林树种。 第三节:土壤污染与植物

1.主要内容:土壤污染过程及污染源;土壤污染的危害;植物对土壤污染的修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土壤污染的含义;土壤污染形成的原因;土壤污染危害;

植物对污染土壤的修复。 3.能力培养与要求:分析土壤污染治理的措施。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入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种群和群落的基本特征; 2.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3.了解生物入侵及其入侵的途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种群与群落

1.主要内容:种群的概念与含义;种群的基本特征。群落概念与含义;群落的基本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种群和种群密度;种群数量与构成;种群空间特征;种

群的遗传特征和系统特征;种群的相互关系;生物群落和生物群落的分类;群落中成员的组成;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3.能力培养与要求:利用种群年龄结构与空间格局分析种群存在特点。掌握群落调查方法及调查指标的确定。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1.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

性和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与现状;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与方法。

3.能力培养与要求: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方

法。

第三节:生物入侵

1.主要内容: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的途经和危害; 生物入侵的防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入侵;有意引进;自然入侵;无意传入;生物入侵的

危害;生物入侵的防治

3.能力培养与要求:掌握生物入侵的防治方法

第八章: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2.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与能量流动规律; 3.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 4.了解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5.培养学生运用生态系统原理知识去恢复与改造自然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1.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与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 3.能力培养与要求:理解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在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系统的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生物生产;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食物链、食物网、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3.能力培养与要求: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根据物质循环原理分析园林绿

地管护中生态管理措施。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演化

1.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起源、发展和演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起源、生态系统的发展与进化、生态系统的

演替类型

3.能力培养与要求:掌握陆生演替和水生演替的过程。

第四节:生态平衡

1.主要内容:生态平衡的含义;生态平衡的基本规律;生态平衡与失调的特征;生态平衡的调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生态系统失衡的特征; 生态系统平衡的自我调节机制。

3.能力培养与要求:根据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和自我调节机制,分析生态保护

的重要性。

第九章: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园林植物的生态配置;

2.了解生态园林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3.了解城市生态园林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园林植物的生态配置

1.主要内容:园林植物的选择;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园林植物的选择标准;园林植物的引种;生态位原则;互惠共生原则;物种多样性原则;生态功能原则。

3.能力培养与要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学生具备生态学知识能科学合理选择园

林植物。

第二节:生态园林

1.主要内容:生态园林的定义;生态园林的类型;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园林的起源与定义;观赏型园林;科普型园林生产型

园林;文化环境型园林等;生态园林建设的生态优先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生态文化原则。 3.能力培养与要求: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把握五大原则。 第三节: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1.主要内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生态园林;不同城市园林植物的应用。

2.基本知识点:城市园林绿化的目标;城市生态园林及其功能;不同城市树种的

应用。

3.能力培养与要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能科学合理选择不同的树种。

第十章:园林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 2.了解近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 3.了解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

1.主要内容:欧洲园林生态设计思想;中东园林生态设计思想;中国园林生态设

计思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中世纪的欧洲园林;古埃及园林;古巴比伦和波斯园林;中国的古典园林。

3.能力培养与要求:理解古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

展。

第二节:近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

1.主要内容:近代园林设计思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近代园林的划分;中国和欧洲园林设计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3.能力培养与要求:掌握近代园林设计主流思想。 第三节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

1.主要内容:西方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中国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美国园林设计――自由的天性;德国景观设计――理性的

光芒;中国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思想

3.能力培养与要求:了解未来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即“以人为本”、走持续和谐发展之路。

五、实践教学安排(小三楷体)

1、开出项目(小四仿宋体)

(1)实验内容:一、生态因子的识别及测定方法(包括光、温、水、气、热等环境因子的测定与综合分析);二、样品的取样与制备技术(各种生物样品的的取样,含野外取样样点的布设、取样的方法、样品的制备处理、样品的分析等);三、样方技术(包括样方的形式的选择、拉样方、样方调查与记录、样方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四、综合设计性实验(根据学生所学的技术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部

分的内容,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小论文。)

⑵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手段对生态学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实践演练,认识生态学知识获得的基本途径和常规方法;了解常见生态观测仪器的使用操作和测定原理,熟悉观测分析技术,掌握几种重要生态因子的定量测定和综合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生态学中常见的环境样品的采样

(3)实验条件:

六、大纲说明(小三楷体)

1、考核方法建议(小四仿宋体)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采用下列办法:(1)课程考核采用 “理论考+技能考”方式,(2)理论教学考核采取考试方式,并按平时成绩(到课情况、课堂教学参与活动、作业完成及质量)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办法评定。(3)实践教学考核,根据学生技能考核成绩评定,一般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

2、教学方法建议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形式开展教学,多媒体为辅助的讲述法等。

3、教学模式建议 4、其它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监理例会会议纪要0004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